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落子迪拜!宁波舟山港海外布局大幕开启

发布日期:2022-06-21 17:1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宁波市商务委员会

在中国港口“走出去”、海外布局提速的背景下,宁波舟山港集团首个海外项目——迪拜站项目最近正式落地。6月14日,浙江海港云仓(迪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阿联酋迪拜完成注册。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宁波舟山港是中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关键之一,地外中国南北、东西航道交汇点,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一带一路”迪拜站项目,是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开启了宁波舟山港国际化布局的大幕。

以迪拜为桥头堡,辐射中东地区

“浙江与中东地区一直有密切的商贸往来,2019年项目启动以来,迪拜站项目各项工作推进有序。2021年4月初,迪拜站项目组成立,对迪拜跨境电商的政策、业务模式、潜在客户开展前期研究工作,决定以海外仓业务为切入点,在阿联酋(迪拜)设立全资子公司。”宁波舟山港集团所属的宁波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迪拜站项目将依托宁波舟山港集团港口物流优势及与迪拜DP World港口公司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杰贝阿里自贸区”开展海外仓业务,以迪拜为桥点堡,逐步将宁波舟山港物流服务链条延伸辐射至整个中东地区,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贸易、物流、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往中东地区、更便利的物流通道。

无独有偶,5月18日,“新明州106”轮驶离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码头,开启了宁波远洋运输自有集装箱船舶横跨太平洋的“首航之旅”。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供需矛盾加剧,尤其是出口至美国的船舶舱位长期紧张,‘一舱难求’成为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痛点、难点。”宁波远洋运输关负责人表示,宁波舟山港一方面积极落实一系列补贴和服务举措,吸引海外空箱回流,另一方面开启自有集装箱船舶横跨太平洋的首航,及时满足我国至美西航线的运输需求,缓解痛点、堵点。

我国港口海外布局提速

有统计显示,全世界经济总量一大半集中在沿海岸线300公里之内的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世界经济的重心仍旧向沿海不断转移。我国90%以上的外贸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的,商船遍布全世界1200多个港口,同时我国的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沿海各省市纷纷着力发展海洋经济,不约而同地将“做优做强港口”列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中之重,港口海外布局也不断提速。

2021年9月1日,上港集团以色列海法新港正式开港,历时5年建设的海法新港投用大半年后,已成为地中海沿岸最有效率的码头之一,被誉为全球最先进的“智慧港口”,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节点港口,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

青岛港与中远海运入股意大利瓦多利古雷港,与马士基码头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管理瓦多利古雷港集装箱码头和冷藏码头。这是继向缅甸皎漂港成功实现管理海外输出后,青岛港首次资本海外输出。

大连港集团也加快海外布局,与招商局集团、亿赞普集团、吉布提港口与自贸区管理局共同签署了《吉布提自贸区项目投资协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连港集团对非洲吉布提新多功能码头股权收购的进程。

不断积累海外运营经验是关键

我国港口企业之所以开展海外布局,一方面是为寻找、配置更优质的商路、航线等资源,形成更广阔链接世界的“海上大动脉”,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友好合作、开辟航线、参股、投建等手段,进行深度介入,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业务,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码头运营商”的目标进军。

二十年来,中国在海外建设的国际港口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100个的国际港口项目,按照合作方式划分为五大类:承建型、收购型、投资建设型、援建型和租赁型。其中有成功案例,也有一些引以为戒的教训。

“迪拜站项目组将不断积累海外项目运营经验,深入探索适合迪拜当地的业务模式,拓展境外仓储、代理、运输、报关、配送等业务,增强海外网点的揽货能力和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宁波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了解,积累海外运营经验,尽快适应当地“水土”是海外项目运营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作为连续十三年稳居“全球第一大港”的硬核港口,宁波舟山港已开启海外“跑马圈地”的“棋局”,其中精彩,值得期待。

二十年来,中国投资或者承建了101个海外港口项目,其中承建港口项目55个,收购项目14个,投资建设港口项目21个,援建港口项目6个,租赁港口项目有5个。

这些港口分布于环球各大洲及地区,中国在亚洲地区建设的境外港口最多,高达37个,占总数的36.63%,其中东南亚地区数量较多,为16个。非洲次之,中国在非洲建设港口数量为33个,占总数的32.67%。其他地区港口数量分别为:欧洲11个(含俄罗斯)、南美洲9个、北美洲6个及大洋洲5个。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宁波市商务委员会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