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及解读 > 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30000002482322Q/2021-09397 发布机构: 省商务厅 生成日期: 2021-08-12
主题分类: 对外经贸合作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公开形式: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体裁分类: 其他

《浙江省国际投资“十四五”规划》解读

发布日期:2021-08-12 10:14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厅外商投资处

一、编制说明

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商务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特编制本规划,作为指导今后五年国际投资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基本内容

规划共包括现实基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大部分。在总结分析“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存在短板和“十四五”期间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我省国际投资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等。

发展成效。“十三五”以来,我省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全国位次和比重不断上升,外资项目质量、外资产业结构、外资来源地结构等不断优化,开发区引资平台功能进一步强化。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本土跨国公司培育成效初显,“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对外开放步伐持续加大,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境外投资备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跨境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发展环境。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并行、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发生巨变、我国正处于发展格局变革期;经济发展逐步向高阶段演化、我省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期。这些都为我省国际投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内外联动、通畅有力、安全高效的双向投资大循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球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努力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和高层次对外投资策源地。

主要任务。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创新平台载体,加强投资促进;强化地区统筹,优化结构布局;创新招商模式,加大外资招引。

引导全球布局,做强跨国公司;推动合作共赢,做精境外园区;强化枢纽建设,做实“一带一路”;助力“走出去”,做优服务体系。

围绕四链,构筑国内大循环;聚焦“一带一路”,畅通国际外循环;构建“一带一路”内外联通战略大走廊,持续扩大国际投资双循环。

保障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实施协调机制,强化规划实施考核机制。开展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外资服务体系,打造境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引育,打造招商精锐团队,加强国际投资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建设要素保障。加强国际投资双向安全审查,加强外资管理与预警,积极应对境外风险。

三、关键词

(一)双循环

“十四五”时期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规划重点体现双循环特征:坚持做强国际产业链畅通国际供应链,不断优化浙江对外投资合作全球布局,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坚持外资“引进来”和外经“走出去”双向双轮驱动发展,打造国际投资双循环。

(二)“一带一路”

高水平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高水平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推动中欧(义新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捷克、迪拜等海外枢纽站。强化“一带一路”枢纽联动。

(三)数字化改革

以浙江国际投资促进工作数字化改革为重大改革措施,将“浙江国际投资单一窗口”为重点数字化改革平台。形成国际投资信息资源库,为各级投促机构招商人员提供投资信息。建立网上洽谈室,供举办线上投资促进活动和投资项目初步对接洽谈,并实现投资资源的省内多地共享。对重点外资项目实现从洽谈、签约、落地,到建设的全流程跟踪服务。系统发布相关部门涉企政策,整合各类服务外资企业的生产生活信息,对接“浙江省政府服务平台”入口。

(四)自主可控

坚持创新驱动,以重大科技创新为牵引,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和国产化替代步伐,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坚持厚植开放,以“一带一路”为统领,根植本土,布局全球,持续提升浙江本土和国际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五)开放平台

提升自贸试验区高能级平台外资磁吸力。开展跨境人民币投资便利化试点。加快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对标海南,探索浙江自由贸易港投资自由便利和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化制度设计。

增强开发区主平台外资集聚度。高质量完成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强化对开发区的督查考核。支持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全国首创产业链“链长制”为牵引,持续撬动开发区平台能级跃升。

做强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稳步发展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塞尔维亚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等传统园区。巩固提升泰中罗勇、越南龙江等重点园区。创新发展集科技研发、加工制造、仓储物流和商业生活设施于一体的新型园区。推动各类园区融合发展,打造境外园区有机服务生态。

优化其他各类投资平台。扩大国际产业合作园覆盖面。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浙台经贸合作区、浙澳经贸合作区等平台建设。

(六)创新招商模式

高质量打造浙江对外投资合作示范窗口。高水平构筑境外招商引资平台。健全招商机构网络,建立健全全球化的投资促进网络,鼓励各地区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设立招商窗口。创新招商增添“云”动力,依托我省数字经济优势,大力开展“云招商”“云签约”等新颖招商活动。

(七)本土跨国公司

以“引进来”为核心,获取高端资源要素。深化国际高能级合作,大力支持高端并购。以“走出去”为要义,加强跨国经营能力。提升开放层次,有序引导产业升级和转移。

(八)外资外经双轮驱动

聚焦制度链,稳步提升开放层次;聚焦产业链,持续放大外资溢出效应;聚焦供应链,不断畅通要素循环通道;聚焦价值链,进一步提升国际投资综合竞争力。

打造“中国+N”的产业协作外循环,构筑生产性服务业外循环,建立中国(浙江)—东道国对外投资循环。

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打造“T”字型国际投资核心带;聚焦内陆沿海联动开放,构筑陆海双向开放先导区;聚焦海外市场,巩固深化“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外平台。

(九)地区优化统筹

引导各地市依托各自优势错位发展,以优势产业吸引大好高外资项目。

浙北重在率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主动承接上海、江苏等省市高端外资溢出效应,大力招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外资项目:如杭州省会城市和数字经济优势突出,应大力招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产业。宁波投资环境和产业基础良好,现代服务业对外资具备较大磁吸力,可着重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嘉兴、湖州应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契机,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化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建设。

浙南重在自我突破,通过承接外资绿色生态项目,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实现特色化发展。如金华要借助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浙中城市群建设和跨境电商发达优势,加大实体产业引进,大力引进现代物流、贸易等服务业。温州、台州要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坚持“以民引外”,鼓励外资并购,持续推进“浙商回归”。

政策解读联系人:外商投资处 戴争光 0571-87056024


打印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