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基层建议消费“马车”亟待提速发力

发布日期:2020-03-18 14:4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嘉兴商务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因严格出入、物流不畅、开工延迟等各方面因素,社零关键支撑板块受到严重冲击,其中传统零售行业消费增幅明显下滑,住宿餐饮业等受到“致命性”冲击。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制约消费:

一是“不能”消费。1月底至2月初,由于疫情比较严重,要求不能进行集聚性消费,小年夜以来,全市大小饭店因疫情防控需要,基本处于停业状态,导致这段时间消费呈“断崖式”下跌趋势。根据监测,2月份限额以上批发业增幅同比下降7.6%,零售业增幅同比下降36.9%;限上住宿行业当月营业额为332万元,增幅下跌79.9%,1-2月累计增幅下跌51.1%。限上餐饮业当月营业额为1087.8万元,增幅下降70.4%,1-2月累计增幅下降38.3%。

二是“无处”消费。企业复工不开业情况较为突出,以餐饮业为例,因实行不得堂食等防控措施,餐饮业客源少,维持成本大,为减少经营亏本出现不对外营业等情况,部分较大规模的餐饮单位如望湖丽晶、春秋等虽名义上已经复工,但实际未营业。部分有外出就餐等消费需求的顾客无处消费。

三是“不敢”消费。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各企业停工停产,一部分民众待业在家,对就业及收入情况的不确定导致“不敢”消费,降低了其社会消费力。另一方面,当前疫情还未完全解除,境内外疫情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未全面解除疫情影响及防控措施的社会环境下,多数民众对社会安全性仍存在心理恐慌,即便餐饮零售等行业逐步开复工,大部分群众仍不敢到实体店进行“面对面”消费。据承担生活必需品保供的零售企业反映,客流只有往年同期的20%,营业额明显下降。

商贸、旅游、餐饮等行业既是经济增长的支撑,也是城市活力的体现。要把握防疫和复业的平衡点,拉动消费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引擎作用,在当前疫情防控已经进入“下半场”之际,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保供应,一手抓消费促进稳增长,全力释放消费潜力,逐步恢复社会秩序,享受城市美好生活。对此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全面护航”消费复苏。及时制定政策落实措施,提振行业信心,稳定改善消费预期,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一方面严格落实承担生活必需品的重点零售企业、停工歇业限上住宿餐饮企业等的帮扶政策,根据企业生产规模按照相应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另一方面,尽可能出台降本减负等政策,减少商贸流通企业负担,为商贸流通骨干企业争取“一企一策”政策扶持,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同时,实施统一房屋租赁管理,被嘉兴市级以上认定为特色商业街区并按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给予管理主体免收承租业主两个月租金补助等。

二是加速复工复产,“从源开流”满足需求。及时入驻企业了解、梳理企业问题、难点,联合部门协调解决用工、生产、运输等问题,确保上下游企业生产链、物流链畅通,保障市场消费物品供需。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创新供给方式,激发企业潜能,充分发挥大型商贸企业对消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满足群众后期的补偿性消费需求。大力优化市场供给,全面提升商品和服务竞争力,改善商品供给情势,完善消费市场供求环境。

三是创新促销活动,“以点带面”拉动消费。鼓励各大商超企业逐步开展促销活动,在开展促销活动的同时,重点做好防护措施的监督管理,确保消费者严格佩戴口罩、落实体温检测等措施后才能进行消费。尝试以发放消费券、机关干部带头消费、引导大润发、华润等线上平台做好促销活动推广等形式,打消群众不敢消费顾虑,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营造消费良好氛围。

四是牵手“线上+线下”,逆势寻机抓新零售。重点推进消费提质升级,培育“智能+”型新型消费和消费增长点。鼓励电商参与消费新模式,引导电商企业采取品牌展销等方式开展网络活动,激发疫情期间市场消费热情。加快复制推广无接触式消费和服务新模式,在抓好线下保供应的同时积极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在生鲜货品供应方面,鼓励组织大型商超、农批市场、农业合作社与社区的定点直供,进一步强化产销对接,实现货物运输更快、产品更新鲜、价格更优惠。

(嘉兴商务局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