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商务 > 工作动态

省商务厅携手省邮政管理局加强商邮合作

发布日期:2020-12-18 20:5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商务微信公众号

12月4日下午,在浙江省商务厅厅长盛秋平和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局长陈凯的共同见证下,省商务厅总经济师朱军与省邮政管理局副局长王德奔在省邮政管理局签署了《加强商邮合作推进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全国试点的实施意见》及商务部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协议精神,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商邮合作,推动政策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推进浙江商邮协同发展,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构建国际快递智能骨干网。

协议签署前,盛秋平参观了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并与省邮政管理局局长陈凯进行交流座谈。盛秋平厅长指出,要落实好11月26日袁家军书记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商务与邮政紧密合作,进一步推动浙江国内电商与跨境电商发展,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厅办公室、电子商务处、自贸区处、电商中心负责人一同参加会谈及签约仪式。

工作重点:

一是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商务、邮政管理部门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参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以下简称综合示范)和农商互联工作,为邮政、快递企业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培育农村物流末梢节点、向偏远经济薄弱村延伸服务网点、发展电子商务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巩固和发挥邮政、快递企业在农村电商等领域的主渠道作用,加快推动邮政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探索与商贸、物流、交通运输、供销、农业、互联网等各类企业在农村地区扩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开展渠道共建、设施共享、业务代理合作。鼓励邮政、快递企业积极申请、承接综合配送服务示范项目,建设仓储配送中心或采用租赁、与第三方仓配企业协作等方式开展一站式、一条龙仓配服务。

二是深入推进“快递进村上岛”工作。商务、邮政管理部门加强合作,支持邮政、快递企业拓展农村、海岛快递市场,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企业在服务创新、末端投递等领域广泛开展协作,统一开展寄递服务和处理作业,完善农村、海岛邮政快递服务网络。支持邮政、快递企业适应市场需求,采用邮快合作、快快合作、交邮合作、商邮合作等形式整合配送资源,发展共同配送,提高快递进村覆盖率,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农产品网上销售三向流通。鼓励邮政乡镇营业网点和村邮站、邮乐购站点等邮政基础设施办理(代理)快递末端业务和政务服务,将相关政务、公益、惠农扶贫等信息叠加到邮政企业涉农线上渠道,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履行国家队职责。

三是提升乡村电商站点运营服务能力。鼓励邮政企业依托邮储银行,强化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战略定位,支持邮政企业填补建制村电商服务站点空白,推动将村邮站、邮乐购站点与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的融合发展,建成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村级邮政电商公共服务站点。推动智慧乡村服务移动APP、金融企业服务平台在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对接,实现金融交易、渠道拓展、金融服务场景创新、数字征信等功能融合。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利用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乡村服务站点开展寄递服务,推广“邮乐购站点(村邮站)+电商服务站+快递超市+金融便民服务站”模式,叠加电商快件收转投及自提服务功能,建成多功能“驿站式”邮政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或快递综合服务站,提高站点可持续运营能力。加强对邮政、快递企业的业务指导,为邮政、快递企业参与相关业务提供政策支持,鼓励物流、商贸等企业或第三方平台参与邮政、快递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站)建设,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平台办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提供便利。

四是加强邮政金融服务商务功能。邮政企业要充分发挥邮储银行网络优势、资金优势和小额贷款专业优势,以小额贷款、零售金融服务为抓手,突出做好商贸流通企业、电商企业、中小外贸企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小微普惠领域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县域地区的信贷投放。鼓励邮政企业通过邮政网点、邮乐购站点等便民服务渠道叠加普惠、保障类的简易保险和车险业务的宣传和营销。商务部门鼓励引导相关市场主体利用邮政储蓄等金融服务开展投融资业务。

五是推动供应链物流合作。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在制造和流通领域构建国内领先的“B2B+B2C”综合物流服务体系;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在重点地区建设现代化仓储基地,提供政策、资源、标准和技术支撑;支持和引导邮政、快递企业与制造企业、商超、大型电商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专业化、一体化、智能化供应链服务;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商业银行与邮政、快递企业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六是多渠道拓宽偏远、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支持邮政、快递企业打造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产销对接体系,重点发展“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农特产品进城项目,打造一批“百万级”、“千万级”邮政、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的金银牌项目。鼓励电商平台、大型商超及邮政快递企业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布局批发市场、采购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发展网上商店、连锁门店。促进农产品销售及农产品异地互售业务,完善农产品寄递服务模式,助农增收致富。推动邮政、快递企业深化与农产品流通企业、流通型农业合作社、涉农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引导邮政、快递企业为特色农产品提供包装、仓储、运输的标准化、定制化服务,形成“种植基地+生产加工+线上销售+快递物流”农产品发展模式,实现“产运销一体化”发展。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初加工和产销对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七是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加强对邮政、快递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参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商务部门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业务,鼓励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开展中小外贸企业和电商从业企业的贸易结算、购换汇和融资贷款等服务;鼓励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电商平台和第三方公司等加强与邮政、快递公司的信息系统对接。支持绍兴、嘉兴、义乌等地建设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支持和推动邮政企业发挥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功能,建设“三关合一”(邮递物品、商业快件、跨境电商)的空侧邮件、快件处理中心,实现口岸通关一体化,提升重点路向航空运能。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开辟国际航空货运专线和海上集装箱直达快运专线。支持邮政企业向上争取跨境寄递服务优惠价格,不断优化跨境寄递服务环境,开发通达国别更多、速度更快、客户体验更好的寄递产品,支持跨境电商发展。

八是构建国际快递智能骨干网。建设国际分拨网、干线运输网、全球关务网、境外属地网、基础信息网“五网叠加”的全球快递智能骨干网络。向上争取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内将国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批权限下放至省邮政管理局,打造一流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推动快递物流指数成为全球航运物流风向标。推动建立“浙江省国际快递物流出海网络联盟”,整合平台型快递物流企业及现有海外仓和境外分拨中心,强化杭州eHUB快递物流核心枢纽作用,将杭州湾打造成全球快递物流航空枢纽。启动借船出海、拼船出海、造船出海计划,在境外关键节点组建境外自主分拨体系。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RCEP区域市场和中亚、欧洲、北美等重点国家通过自营、加盟以及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合资、合并等多元方式全面开展本地网络建设。搭建快递智控服务平台,支撑“五网叠加”的基础信息网及数据交互枢纽,成为快递物流企业“走出去”网络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基础信息平台。

九是促进电商领域品牌消费和品质消费。商务、邮政管理部门围绕农村特色产业,结合“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和电子商务专业村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浙江品字标和浙江名牌,建立以品牌为引领的订单农业、特色农品,形成一批县区域电商产业集聚区,拓宽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渠道,鼓励品牌消费、品质消费。组织开展网络促销活动,指导电商平台和邮政、快递企业加强合作,为促销活动提供有效寄递服务保障,提升居民消费体验,激发消费潜力,助力消费增长。要着力推进城市消费提质升级,加快补齐乡村消费短板,进一步扩大电商进村覆盖面,充分发挥以城带乡作用,推动形成城乡消费一体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

十是强化信息共享。要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在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农产品流通等领域开展统计合作和数据共享,定期通报分地区电商包裹进口港数量及增速、跨境电商邮政快递包裹进出境分国别数量、金额以及农村电商包裹数量、金额等有关信息,以信息驱动为支撑,共同推动供应链管理服务、农村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等实现高质量发展。邮政企业要发挥服务网络优势,积极开展邮快合作,在推进“快递进村”工程中发挥行业国家队的担当。邮政管理部门根据农村快递上下行服务需求,协调打通邮政企业与各快递企业、各快递企业间的信息壁垒,支撑邮快合作、快快合作共同配送的高效运营,降低生产作业成本。

十一是加强扶贫领域合作。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电商扶贫、产销对接扶贫、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等工作,加强相应的政策指导,共同支持浙江偏远、经济薄弱地区商贸物流发展。

十二是建立现代医药流通体系,支持拓展新业态。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发挥寄递网络优势,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开展医药配送业务,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网络配送能力。支持邮政、快递企业重点在城市便民商圈、社区拓展服务新业态,延伸配送与服务网络。

十三是统筹开展疫情防控合作。发挥政策协调优势,支持邮政提供“邮寄办”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助力“不见面审批”,解决“融资难”问题。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在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提供代理代办、农产品销售、快递物流服务等业务支撑,通过“无接触配送”,解决“销售难”“物流难”等方面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生产、生活需要。

 

(电子商务处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