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关于做好瓯海伴手礼产业发展“后半篇”文章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01-13 16:0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瓯海区商务局

为培育一批集地方代表性、工艺性、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瓯海地域特色商品名牌,更好传承发扬瓯海地域文化内涵,瓯海区组织举办了首届“十佳心意伴手礼”评选活动,自筹备至完成评选历时3个月,精心甄选10款特色伴手礼商品,不仅调动了区内企业参与商贸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开启了瓯海商旅行业融合、培育名牌特色的新征程。  

一、活动组织情况

(一)部门统筹协调有力。宣传、商务、经信、文旅、农业等部门全方位、深层次参与评选活动组织,6次召开组委会会议把脉活动组织工作,特别是在以镇街为动员主力呈现企业报名热度不高、产品数量征集不多的情况下,及时召开会议发动部门联系行业优质企业参与,实现参评产品从29款扩增至47款。  

(二)评选组织科学有度。增设公众网络投票环节调动群众参与评选活动的热情,确保评选结果充分体现民意,其中浙江硕而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送的《葡萄酒醒酒器礼盒》网络投票排名第一;专家评审组除各部门1名领导担任评委外,邀请2名高校专家参与评选,从产品创意性、商业性、质量、工艺以及本土特色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体现评选科学性,10款伴手礼中其中眼镜2款、食品5款、茶叶1款、工艺品2款。

(三)宣传报道推广有味。从筹备到执行阶段组织多家新闻媒体单位对活动进行报道,既有对活动的组织报道、也有对产品的单独宣传,实现宣传工作从广度到深度全覆盖;此外,评选活动还被10余家媒体单位从区级到省级主动宣传报道近30次,成功吸引了公众的热切关注,进一步扩大了评选活动影响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企业数量偏少。本次评选活动在瓯海区尚属首届,评选活动知名度尚未打响、后续推广渠道尚未建立,加之宣传途径有限,没有深入社会各领域开展实地动员,使得宣传工作偏“软”,部分企业持有观望态度,造成企业参与不高,仅有36家企业参加。  

(二)包装华美缺乏特色。各参评产品虽在产品质量方面均有可塑亮点,但由于企业缺乏品牌运营思维,在包装形象方面乏善可陈,部分产品在产品文化宣传上缺乏创新,包装华美但缺乏品牌塑造,如玻璃餐具、酒壶、钥匙扣等产品均因包装形象不佳,在首轮网络投票阶段即遭遇淘汰。  

(三)产品内核挖掘不够。本次与非遗技艺相关的参评产品共6款,均入选二轮评审,其中进入终评的有3款,由于部分非遗技艺产品没有很好发掘关键内核,产品未能紧扣时代脉搏和市场环境变化进行合理创新,如屏纸版画制作工艺粗糙、九蒸九晒老姜糖缺少文化渲染,最终获评十佳的仅御上·行舟茶器礼盒一款非遗文创工艺品。

三、相关建议

(一)评选活动常态化。写好“后半篇”文章,产品是关键。以亚运会举办为节点,每年定期举办一期评选活动,在亚运会前搜集推广30款伴手礼特色产品,建立完善瓯海伴手礼数据库,树立瓯海特色文化的金名片,助力瓯海文旅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二)包装形象品牌化。委托专业设计公司对瓯海伴手礼包装进行提升,进行统一的VI视觉体系设计,包含LOGO、画册、延展物料等,统一推出标识“瓯”字系列特色伴手礼,针对瓯海伴手礼的不同产品系列形成不同的产品体系,并形成不同系列的文创包装设计,用于后期瓯海伴手礼系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打响瓯海伴手礼品牌。  

(三)运营模式商业化。委托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对瓯海伴手礼产品统一品牌形象,进入商业化运营轨道,由运营公司统一运营伴手礼产品,挖掘产品内核,增强产品间联动和互补,借力“互联网+”新技术,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企业产能和形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瓯海的区域影响力。

(四)推广营销渠道化。建立集体验参观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展销中心,打通各类关联渠道,融合亚运精神发展瓯海特色商旅行业,如供销社可开辟瓯海伴手礼专区,鼓励游客集散中心售卖伴手礼产品,在酒店、餐厅等设立销售窗口,同时,在世界温州人大会、绿文化节以及全国性的展销、文化博览会等重大活动、重大平台上设立瓯海“十佳心意伴手礼”专题展销摊位,通过文化软实力营销促进瓯海伴手礼的影响力。

(瓯海区商务局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