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减乘除”为高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发布日期:2018-07-13 16:5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2012年,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杭州市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近年来,开发区坚持“高新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把高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招引,发挥封闭运行的机制优势,集中资源、资金、资本,围绕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项目怎么招、手续怎么办、公建怎么配等一系列问题,凝神聚力、心无旁骛地做大做强高新产业。尤其是针对发展空间受限难题,划定工业用地特别是高新产业用地红线,像保护耕地红线一样,在存量有限、空间短缺的情况下确保高新产业用地,并采取加、减、乘、除,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为高新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一、做好加法。加,就是增加容积率。富阳开发区下辖银湖、东洲、场口、新登四个组团,存在区域分散、产业分散的短板,可以直接利用的工业用地短缺。开发区以“向天空要空间”为导向,在规划范围内,提高新建项目的容积率,提高有限土地的使用效率。目前,2017年新落点项目的平均容积率普遍比原来提高了40%,由原来的1.2基本增加到1.68。位于场口新区的新晔科技和卢正浩茶叶两个项目,一个属于电子产业,一个属于农产品深度加工,都是2017年新引进场口新区的项目,容积率为2.51和2.03,这在场口新区是从来没有的。同时,新落地或开工建设的项目,如爱科科技、爱新凯、润展科技、雄迈总部、汽车超人等容积率都在2.0以上。数字的背后折射出开发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理念不动摇、不放松。

二、做好减法。减,就是减少单个项目的供地量。以亩均税收指标和现有使用厂房面积结合容积率,倒推用地面积等手段,凑着脚码做鞋。以前项目供地动辄五、六十亩的情况在富阳开发区“绝迹”了,目前即便引进的上规模项目供地15亩左右已成常态。同时,开发区积极探索“团地开发”、联合总部、组团竞拍等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并积极探索破解明晰产权的政策壁垒。

三、做好乘法。乘,重点招引成长型企业,并推动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发挥乘数效应。除了实施大项目带动策略外,开发区把成长型企业的培育招引作为重中之重,以期实现内生增长。以要素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为导向,着力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指导,逐步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的高度集聚,发挥其核变的指数级效应。银湖组团作为富阳最靠近杭州的产业平台,随着地铁、彩虹高速路、绕城西复线建成后将拥有极为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开发区积极规划建设银湖科技城(规划面积26.3平方公里,核心区为3.8平方公里的硅谷小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明晰产业定位为新兴产业研发总部+轻制造+众创孵化。坚持优地优用,主攻创新型、成长型、研发型企业总部落地,兼顾本地优质的拆(搬)迁企业建设联合总部,着力打造自带产业、自带人气、自带税收、自带配套的创新型总部集群。2017年已招引国自机器人、汽车超人等多个项目,创新型总部群落的雏形已现。同类型的产业集聚所带来的裂变反应,是原来产业分散所难以企及的。经过3至5年的建设,银湖科技城有望集聚40-50家高新产业研发总部,将成为富阳融杭发展的桥头堡、转型发展的标杆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四、做好除法。除,就是腾退、除掉高污染、功耗能、亩均税收低的传统产业,在招商中列出负面清单,杜绝大数据机房、低密度主题公园、普通物流、普通养老和无产业能力的工业地产落户,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给优质企业。开发区积极布局地铁经济,利用地铁站点周边综合整治的契机,加快腾笼换鸟步伐。高尔夫路沿线(面积为7.41平方公里)曾是该开发区的核心区块,拥有医药、机械等数十家企业,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形势的变化,不少企业发展面临困难,并在用能、环保等方面超标,有的甚至举步维艰或者停产、半停产。开发区积极布局高尔夫路智能装备产业带建设,通过政策手段和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退低进高”、“退二优二”、低效土地二次利用等腾笼换鸟的举措,为招引高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该产业带在原有上市公司中恒电气、中泰深冷等优势企业的基础上,2017年已落点海康微影、中控流体、爱科机器人、爱斯凯、润展科技等多个高新制造项目。


(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