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萧山区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投资总量居全省首位

发布日期:2018-06-29 16:2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商务局

 近年来,在中央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萧山区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其市场嗅觉灵敏、投资战略灵活的优势,敏锐地捕捉 “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市场、政策、人口等红利,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投资建设,区级相关职能部门服务靠前,及时搭建“一带一路”投资交流平台,加强本地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审批服务流程,积极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势头旺盛,已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26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有效化解了传统产业国内发展空间不足、资源限制等困境,完善了企业自身的产业链结构,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也推动了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互补发展。2018年1-5月,该区共新增“一带一路”沿线投资3.57亿美元,投资总量稳居全省各区(县、市)首位、全国前列。其中万向投资2.96亿美元在捷克投资的电池生产线于6月中旬经省商务厅批准,成为今年全省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最大项目。

一、明确方向,造浓氛围,提升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

(一)强化力量储备,建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体梯队。该区积极围绕区内纺织、轻工、汽车等优势产业领域及科技领域,以区内18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24家“浙商全国500强”企业及63家上市(挂牌)公司为第一梯队,结合国家对外发展战略,实施重点培育,引导企业大胆“走出去”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尤其是并购境外的国际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境外研发机构和先进技术,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选择100余家有技术优势、有市场前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替补梯队,制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产业扶持、目标激励,创新实施中小企业专项贷款、转贷引导基金等融资新模式,加强战略指导,引导其参与“一带一路”投资建设,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形成了休闲家具、机械制造等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分工协作紧密、品牌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

(二)强化宣传指导,营造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浓厚氛围。利用各类媒体、会议和讲座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和重要战略机遇,深入分析萧山企业境外投资的优势、现状和成功经验,鼓励区内企业与当事国开展直接对话与交流,努力激发企业对外投资积极性、减少盲目性,促进企业境外投资向自觉性和战略性转变。1-5月共组织30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联合国采购贸易洽会等重点展会。定期发布国别、地区产业投资指引,指导企业加强对东道国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法律政策、外汇政策等研究,帮助企业更加直观和全面了解“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环境和投资机会,增强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意愿和动力。邀请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等企业负责人为萧山民企业讲课培训,截至今年5月底,已累计培训企业440余家。

(三)强化政策支持,破解企业境外投资建设发展瓶颈。积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联系,发挥国家“丝路基金”、浙江省丝路产业基金等作用,支持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增强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保障,破解企业境外投资的资金瓶颈,有效增强企业境外投资谋发展的信心与动力。同时,将境外投资合作作为萧山外经贸扶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出台了《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对境外投资予以财政补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了创投基金、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境外投资建设。用活用好国家政策,积极争取省级支持,积极帮助和组织相关企业争取上级“走出去”各类扶持资金,推动民营企业梯度转移、转型升级。2017年共组织外经贸企业申报各类扶持资金6246万元,兑现4956 万元。

二、因企制宜,分类施策,提升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针对性

(一)坚持资源导向,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的丰富资源。该区利用境外相关区域资源集聚的优势,以开发、加工和综合利用为主导,为区内油气、化纤、化工、矿产等资源密集型产业提供核心原料,组合“资源在外、市场在外”或“资源在外、市场在内”等方式,实现萧山本土企业的跨国发展。如浙江恒逸集团在文莱投资34.5亿美元建设800万吨炼化一体化PMB石油化工项目,充分利用文莱当地丰富的油汽资源,成为中国民企海外投资最大项目及文莱当地最大的投资项目;浙江金帝集团斥资5700万美元投资境外原油,实现了“投资走出去、资源引进来”的良性发展。

(二)坚持市场开拓,发挥优势对外提供加工制造服务。充分发挥该区轻工、纺织、化工、机械、电子、建材等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实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开展加工、生产、制造,有效规避贸易壁垒,整合自身的全球生产网络,开拓国际市场,从而有力助推区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健盛集团在越南设立投资生产基地,今年增资2500万美元,最大限度开拓海外市场,同时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国际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又如利用区内钢结构产业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地位,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今年以来累计接单1.62亿美元,其中东南网架集团参与孟加拉友谊展览中心建设,有效实现了技术输出、产能输出。

(三)坚持合作共赢,积极吸纳先进科学技术。以汇聚先进技术、项目、人才为目标,立足长远发展、高端发展,建立产业的项目库、专家库、信息库,引导企业吸纳境外先进科技,并进行重新孵化和产业化,构建内外联动机制,建设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圈。如万向集团投资4.06亿美元兼并美国A123公司,在电池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目前该集团拥有全球第一的启动电池技术和全国第三的动力电池技术。浙江娃哈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并购的海法大学娃哈哈联和创新实验室有限公司在计算机、人工智能及海洋科技等领域有较好技术积累和基础,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填补技术空白,并得到了以色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优化机制,强化服务,提升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障性

(一)强化服务效能,提速企业境外投资建设审批进程。该区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机制、完善审批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有效提升了企业境外投资的服务效能,尤其是对重大项目,更是实施专人服务、专题汇报,为企业项目申报开通绿色直通车。如在日常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报中,区商务、财政等部门按照“一站式”服务模式要求,紧密过程衔接,落实专人代办,切实做到“资料不全帮着办、资料齐全马上办、紧急项目加班办,重大项目全程代办”,有效提升了审批办理速度。其中将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列为即办件,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一次跑完,有效提升了服务效能。

(二)推进集约发展,优化企业境外投资建设发展环境。针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经验不足的实际,在现有园区企业简单集聚的基础上,制定《萧山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产业链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文莱化纤产业园、美国南卡纺织产业园等境外主题合作园区建设,对入园企业进行产业细分和行业归类,形成海外的中国企业集聚区,凝聚发展合力,推进集约发展。该区计划从2018年起,花三年时间打造各类主题园区4个,着力优化走出去企业的产业链发展优势,并以已成功投资的大项目为基础,延伸产业链上下游,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设施优化。如该区以浙江恒逸集团文莱项目为带动,目前已有7家萧山本地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并在文莱方的大力支持下,专门申请开通了杭州至文莱的国际航班,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三)加强风险防范,控制企业“走出去”发展风险。完善政府监管、跟踪、统计、分析等管理服务功能,建立与政策性银行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走出去”合作机制,指导境外投资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引导境外投资企业建立预警机制,帮助企业预防外贸风险。1-5月共协助23家企业较好地处理了有关的反倾销案件。鼓励企业投保境外投资合作中长期信用保险,强化部门境外投资的监管职能,提高“走出去”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危机管理水平。目前该区企业出口信保和境外投资类信用保险覆盖面和渗透率分别达到12.7%和25%。积极借助境外华商商会、行业协会、律师协会等民间力量,加强与投资对象国沟通,在避免和减少因社会和文化矛盾引发的风险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萧山区商务局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