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2018年度宁波商务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18-02-11 11:0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总体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抓住重点,突出民生,促进均衡,确保稳定,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我市商务发展率先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预期目标: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5%;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43亿美元;出口保持全国占比份额,出口同比增长8%;境外中方投资核准额20亿美元,境外工程承包额15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0%,服务外包执行总额、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均同比增长15%。

2018年,主要抓好以下八方面重点: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商务改革创新。

(1)谋划商务领域重点改革。推进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探索开展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工作,以服务周边城市、服务外籍人士、服务本地居民和服务全国为目标,创造便利化消费环境,年内争取出台以上两项工作实施意见。

(2)全面落实省市改革任务。推进“最多跑一次”、“放管服”改革,实现20类64个事项“最多跑一次”。加强“大湾区”等重大战略对接,探索宁波都市圈大市场建设。积极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一带一路”综试区和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建设。

(二)聚集重点突破,全面深化中东欧合作。

(3)建设“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加快出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打造“一带一路”综试区样板。加快中东欧商品分销体系建设,加快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建设,推动形成有利于中东欧产品输入的服务体系。加快投资及产能合作,建设赴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促进及服务平台。

(4)高水平办好中东欧博览会等合作平台。全力办好第三次中国中东欧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完善中东欧博览会总体方案设计,在采购商招引、主宾国系列活动上强化“16+1”观察员国引入机制,提升博览会品牌效应。按《布达佩斯纲要》的要求,加快探索建立各级“16+1”经贸官员交流合作机制。推进“16+1”经贸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中东欧合作研修基地、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和示范区中心区建设。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贸流通发展水平。

(5)创新供应链体系建设。开展首批重点城市供应链体系建设综合试点,争取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若干意见》。积极探索环宁波都市圈生鲜物流供应链建设,提高生鲜物流配送能力。加快供应链标准化建设和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供应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

(6)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启动宁波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修编,打造中心城市、副中心、中心镇及重点镇“三级商圈”。加强全市商品市场科学规划。提升天一、东部新城、三江口、老外滩等核心商圈,扩大区域商务圈(含区)。探索“一刻钟”便利生活商圈试点建设,促进分层次的有效供给,深度挖掘消费需求。年内力争建成并投入运行社区邻里中心(邻里街区)8个以上。大力发展24小时便利店,推进城乡便利店建设。

(7)推进批发零售转型升级。组织实施《宁波市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年销售额超20亿元连锁企业8家,新增连锁门店100个以上。贯彻落实“互联网+流通”实施意见,加快重大项目落地,打造全国“互联网+流通”城市样板。支持电商园区建设,做大垂直电商平台。制定宁波老字号培育和保护政策,新增老字号企业5个。

(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提升消费供给能力

(8)推进数字商务建设。支持各类跨界业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活社交平台、文化体验中心和众创办公空间等体验经济。支持共享经济,率先在交通出行、文化休闲、商品租赁等领域培育互联网分享平台。积极推进数字商务进农村、进社区的双进工作。积极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商务企业和项目。推进委商务大数据中心建设,提升供需的大数据连接水平。

(9)稳步扩大消费规模。搭建消费平台,加快重大商贸项目落地,做大做强品牌消费活动。推进扩消费试点突破,争取免税店、离境退税等政策支持。探索建立购买进口商品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鼓励国际一线品牌商的服务网点本地化。加快发展服务消费,鼓励支持消费+文化的新业态,推动文化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演艺表演、展览展销等服务消费。

(10)强化民生消费保障。丰富菜篮子商品供给,提升应急保供能力。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运行管理,提升菜篮子商品信息化监管水平。探索建设宁波菜市场标准,出台宁波市菜市场建设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研究设立民生服务业专项发展资金,实施“家政无忧”工程,建立家政行业征信系统。支持开展从业人员岗位服务技能培训、技能大赛。加快餐饮业转型升级,加大宁波菜的营销推广。

(五)建设外贸强市,推进外贸提质增效。

(11)促进货物贸易升级。一是增强出口商品竞争力。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单项商品市场占有率。完善出口品牌培育机制。深入推进外贸基地建设。二是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加大对欧美日主要市场拓展力度,探索“一带一路”境外自办展会。三是建强全球营销网络渠道。探索在欧美日及超亿人口新兴市场等重点区域布局设点,支持建立面向全市企业的境外展示交易中心、仓储式物流中心等国际营销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四是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实施新一轮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培育一批总部型、流通型、工贸一体、高新技术和行业领军外贸企业。实施外贸高成长企业培育工程。开展“万企贸易成长计划”,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水平。五是积极推动模式创新。推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国家试点建设,积极培育外贸创新生态环境,鼓励广大企业主体开展模式创新。六是着力扩大进口业务。按照商务部和浙江省的统一部署,完成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相关工作任务。着力扩大高新技术和相关设备,以及紧缺大宗商品进口,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探索建设平行进口汽车等保税商品展示中心、免税店、进口商品采购服务中心。七是推进贸易便利化。全面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建设。合作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发挥进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扩大进出口信保的规模和覆盖面。

(12)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加大对旅游、建筑工程等领域的业务挖潜,促进国际港航服务和国际物流业务发展,支持研发设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跨境电商、文化、教育、金融、保险、技术等新兴服务贸易。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市级服务贸易特色园区和本土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利用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做大我市与香港服务贸易规模。

(六)落实外资新政,实现利用外资突破。

(13)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压实外资工作责任,实施重大项目挂图作战。建立招商联动促进机制,落实双底线考核,实行亮灯、通报和约谈制度。实施谋划一批外资招引项目、签约一批在谈项目、转化一批签约项目、增资一批外资项目和动员一批在甬大企业发挥作用等“5个一批”工作。夯实招商工作基础,深耕上海,加强与在沪的顶级中介机构合作,搭建外资入甬通道;聚焦欧美,突出我市产业链导向,在欧盟、美日、港台等区域建立多层次招商网络。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探索外资全过程服务体系和外商投诉协调机制建设,强化对外资项目建设的动态跟进和全程服务。

(14)加快外资主平台建设。加快中意(宁波)生态园、中捷(宁波)产业园、中瑞(宁海)生产技术中心等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制定开发区发展三年规划,出台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意见。推动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和慈溪出口加工区优先复制自贸区政策。探索试点园区重大项目联动发展,支持国家级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开展跨区域招商合作,鼓励园区之间的共建、共管和共享。

(七)加强规范引领,构建走出去新局面。

(15)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升级“一带一路”沿线境外园区。重点在中东欧、东南亚等地合作新建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争取列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加强海外并购扶持引导。支持龙头和实力企业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构建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注重走出去带动出口。支持外经业务与外贸、外资互动,鼓励企业从单一产品出口转变为联合出海,以产品互补、利益均享、风险共担来拓展境外市场、扩大工程规模。

(16)打造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创新走出去服务平台。加强与国有大企业的联系沟通,促成我市工程企业联合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建立由政府、民资、银行等多方参与的宁波对外投资合作专项基金。健全防风险服务体系。深化落实《宁波市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年度安全报告制度》。发挥我市境外联络处和境外宁波商会作用。

(八)优化商务环境,提升商务服务保障水平。

(17)推进两个商务建设。推进平安商务建设。以商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监管社会化服务和安全生产重点企业监管为重点,细化任务清单。推进法治商务建设。加强商务系统依法行政能力与机制建设。推动商务重点领域行业立法进程。加强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商业特许经营、成品油等商务领域的执法检查。推进商务信用体系建设。

(18)完善商务服务体系。健全统计监测体系。推进对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统尽统。完善商务监测运行分析体系。加强商务领域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探索市县共建项目模式。以园区模式创新、商圈建设试点、数字商务集聚区等为重点开展共建试点。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企业的常态化制度。强化监管服务。重点抓好二手车、汽车后市场等行业的监管服务,规范交易流程和管理制度。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典当、拍卖等特种行业健康发展。

(19)治党要求,深化“两学一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商务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作风效能建设。聚焦商务领域热点难点,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职责,抓好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加强商务宣传工作。加大对商务改革创新、民生实事、重大活动、重要成果的宣传报道,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宁波商务经济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2018年商务系统民生实事工程

1、建设放心农贸市场40个以上。

2、做好菜篮子商品保障供应,全年新建菜篮子基地10个以上,确保市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成交量6.5亿公斤,市级菜篮子基地牧场出栏生猪50万头。

3、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标准化、信息化等项目140个以上。

4、打造便民商业体系,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社区邻里中心(邻里街区)8个以上。

5、推进电商双进工作,打造2-3个农产品地域公共品牌,新建提升社区智能快递柜300组。

6、打造家政创业园区,培育1家全国家政龙头企业、3家全国百强企业、10家全国千户企业。

7、推进传统零售企业转型试点,指导海曙、鄞州、奉化等地34家企业开展试点工作。

8、加强流通主体培育,新增5家省级重点流通企业。

 9、加强老字号培育,力争新增老字号企业5个,中华老字号实现新突破。

10、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年度制(修)订商贸流通行业标准规范1-2个。


(宁波市商务委员会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