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青田打造侨乡特色审批服务新模式 |
||
|
||
青田县有着 300 多年的华侨史,现有华侨 33 万、侨眷 18.2万,华侨人数约占全省六分之一。自省委、省政府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青田县紧密结合侨乡实际,努力打造侨乡特色审批服务“青田模式”,让海外华侨、归国华侨、侨眷侨属最大程度的享受国内改革发展的红利。截至目前,该县涉侨行政服务已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累计办理涉侨行政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 92102 件。 一、搭建涉侨服务平台,让海外华侨办事“国内一次也不用跑” (一)建立“海外版”便民服务中心。在西班牙马德里市等青田华侨集聚区建立“便民服务站”,为华侨提供国内政策咨询、户籍、计生、城建、健康状况等国内业务代办服务。如海外华侨申请国内农村建房时,可通过“便民服务站”联系当地乡镇党群服务中心,由“便民服务站”全程代办相关手续,无需申请人国内外往返跑。目前,已建成海外便民服务中心9个。 (二)全国创新开设首个“海外电力营业厅”。与西班牙“lumisa”电力公司联合成立全国首个“海外电力营业厅”,在西班牙马德里、捷克布拉格等海外城市设立12个海外业务代办点,开通“侨帮主”微信公众号,海外华侨可通过“海外电力营业厅”、海外业务办理点及“侨帮主”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办理用电业扩报装、停电报修、停电信息查询、光伏业务咨询、户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用电申请等用电业务,实现“国内业务海外办”。目前,共办理各项业务 300多笔。 (三)创新涉侨诉讼“容缺”平台。在全省率先设立涉侨民商事网络法庭,通过借助远程视频技术和音频采集技术,实现华侨参诉“国内一次也不用跑”。设立海外司法联络平台和海外调解委员会,就地调解、就地解决海外华侨间的民商事纠纷。建立速裁机制,实行简案快办。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或者争议较少、当事人双方都能到庭的涉侨民事案件,开启绿色通道,当即立案、即时审理,最快一小时即可完成。简化诉讼程序,针对华侨办理的认证委托书、离婚意见书内容有瑕疵或未提交等情况,在有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情况下,免除办理离婚意见的公证认证。今年以来,依托网络法庭平台,已审结涉侨民事案件253件。 (四)创新打造“侨海通”跨境视频服务中心。设立集涉侨跨境审批、跨境调解、远程应急处置指挥、远程会议、远程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侨海通。国内主会场设置在县侨办,首批国外分会场将设置在青田华侨比较集聚的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等四国的相关侨团。“侨海通”跨境视频服务中心的建成,为华侨搭建了“面对面”“点对点”的服务平台。 (五)创新打造青田警侨驿站海外服务中心。以国内设立警务联络中心、海外设立服务中心的形式,就地开展涉侨服务,远程指导涉侨矛盾化解等工作,实现视频互动、平台联动、信息齐动。目前在西班牙马德里、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等 11 个国家的15 个城市正式启动,聘请了 15 位有能力、有经验、有影响的侨领担任中心负责人,联合国内警务联络中心,开展涉侨服务等工作。同时,该县在“青田公安”微信公众号开放了“警侨通”功能,出入境记录查询、同址分户、补换领行驶证等21项业务,无论华侨身在何处,只要有一部手机,动动手指就能快速办理。 (六)拓宽渠道推进社保线上办理。依托支付宝、微信、“浙里办”等应用,实现 20 余项社保业务在外华侨国内“跑零次”。全省首创支付宝缴纳城居养老、医疗社保费实时到账功能,截至目前,累计办理掌上社保缴费3万余人次,缴费金额1300 余万元。10月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刷脸认证”正式上线,社保待遇领取人员实现“零上门”办理业务。 二、优化涉侨服务机制,让归国华侨回乡定居、创业“快捷跑一次” (一)设立“综合窗口”,推进“一站式”服务。积极探索“一窗服务 33 万华侨”模式,在县审批中心设立华侨回国定居证受理专窗,从受理到完成审批实现“一窗受理、一窗办结”,华侨回国定居证办理时限由原来平均42个工作日缩减为不超过11 个工作日,提速 73.8%。截至目前,已为华侨办理回国定居证3976份。 (二)开展“回乡投资代办”,推进“快车道”服务。重点围绕“侨商”投资项目,推行“承诺制审批”,在项目意向书签订之后,审批以来,共办理 816件。 三、创新涉侨服务方式,让侨眷侨属“轻松跑一次” (一)实施“线上放权”,推进“零上门”服务。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率先开展涉侨审批事项线上办理业务,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申请等 22 项直接涉侨涉外事项通过网上受理、办理、快递送达等方式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也不用跑”。办理时限由平均 15 个工作日缩减至8个工作日,提速 46.7%。自“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以来,累计受理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等41055 次。同时,启用“电子证明”服务系统,涉外公证密切相关的 14项证明材料实现“网上办”“跑零次”。 (二)创新涉侨审批“容缺办理”。全面梳理涉侨行政审批服务容缺办理事项清单,明确各类容缺办理事项的“条件、类型、材料”等,凡符合相关要求的,不强制申请人必须到场或“多跑一次”补充材料。如海外华侨补办身份证,指纹和头像信息在公安数据库内留存且在3个月有效期内的,可委托国内家属代办,无需本人到场;华侨未成年子女申请办理出入境证件,监护关系证明等材料可在公安网查询、下载的,可容“缺”办理。今年以来,共为侨胞侨眷提供“容缺办理”服务1600 余人次。 (三)优化涉外公证服务。设立涉外公证受理窗口,依托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在全县乡镇、村居设立公证服务联络点,进一步提高公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针对部分华侨长期在外工作,不便亲自到场办理一般公证等实际问题,可由其国内亲友代办,不再强制其到使领馆办理委托公证。今年以来,由国内亲友代办的公证 4102件。
(丽水市商务局供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