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2017年浙江省猪肉市场回顾及2018年展望

发布日期:2018-01-30 17:1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

2017年,在饲料价格相对低位、政府严控环保、产能恢复迟缓、肉类进口依然活跃等复杂的市场形势下,我省猪肉市场行情呈先抑后扬走势,总体价格水平有较大回落,生猪产能逐步探底企稳,猪肉自给率继续下降。

一、2017年市场回顾

(一)生猪市场

据省肉类协会对萧山、永嘉、南湖、秀洲、海宁、海盐、上虞、婺城、柯城、衢江、温岭、临海、定海13个区县(市)的调研数据推算,2017年底,我省生猪总存栏665.3万头,同比下降3.62%。其中,能繁母猪61.2万头、仔猪143.8万头、肉猪460.3万头,同比分别下降5.01%、19.49%和上升2.91%。全省全年共出栏生猪1033万头,同比减少142万头,降幅12.09%。2017年,我省生猪产能基本探底,全年生猪存栏水平相对平稳。受环保因素影响,生猪产能恢复空间有限,生猪养殖格局趋于规模化,行业集中度上升。

图1:2008年以来我省生猪存栏变化趋势图

 

(二)市场供需

2017年,我省猪肉市场供需总体稳中有升。据浙江放心肉商情网监测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屠宰上市生猪1427.95万头(其中省外调入700.86万头),平均头重126.27公斤,外省调入冷鲜肉19.64万吨,同比上年分别增加8.78%、1.75%、24.22%。据此计算,我省鲜猪肉市场供应量达145.86万吨(生猪屠宰出肉率按70%测算,下同),比上年上升12.34%。其中,从外省调入活猪和冷鲜肉71.28万吨,同比增长7.30%,占全省鲜肉上市量的比重为48.87%。我省自给率较低,但具有一定的价格高地优势,吸引了山东、江苏、江西等省份的猪源流向我省,客观上有利于保障我省猪肉市场供应,同时也对我省肉类企业造成冲击。如果出现雨雪冰冻、台风级疫病等影响跨区域调运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我省猪肉市场的正常供应,并造成价格的异常波动。

    图2:2017年我省鲜猪肉上市量月度走势图

 

(三)价格水平

2017年,我省猪价1月至6月份持续下跌,6月份开始企稳反弹。据浙江放心肉商情网监测数据统计,全年省内生猪收购均价每公斤16.14元,同比下跌16.80%;白条肉出厂均价每公斤20.85元,同比下跌16.83%。从月份看,以生猪收购价为例,我省猪价自年初的每公斤18.93元开始逐步下滑,于6月达到年内最低点每公斤14.48元,累计跌幅23.51%,下半年呈震荡上行走势,12月涨至每公斤15.95元,比6月份上涨10.16%。从市地看,地区间受消费习惯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价格差异明显,生猪收购价温州最高为每公斤17.64元,衢州最低为15.66元,地区间价格极差1.98元;白条肉出厂价丽水最高为每公斤22.03元,嘉兴最低为20.36元,地区间价格极差1.67元。  

 图3:2017年我省猪肉市场价格月度走势图

 

(四)养殖收益

据省肉类协会对全省23家规模养殖场的季度调查统计,全年平均每头出栏生猪养殖成本1603.33元,头重120.90公斤,折合每公斤成本13.26元,比上年下降5.01%。养殖成本的下降,受饲料成本下降和人工及环保费用增加的双重影响。其中,我省年均玉米批发价每公斤1.92元,同比下降10.28%。从猪粮比价看,全年平均猪粮比8.21:1,处于我省生猪市场价格预警绿色区域,比上年度的8.96:1小幅下降。从养殖收益看,全年平均每头出栏生猪盈利199.51元,比上年度下降188.54%,降幅较大。从各月份比较看,全年各月均处于盈利状态,其中1月份最高为465.96元/头,6月份最低为21.02元/头。

(五)进口情况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进口冷、鲜、冻猪肉总量122.49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4.9%。从4月份开始,我国进口猪肉数量开始呈现下降走势,6月至8月,月猪肉进口量同比降幅在50%以上,主要原因是国内猪价的下滑,利润空间收窄。近年来,进口肉数量与国内生猪价格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当前猪价下,进口肉的优势已经大大减弱。但是相比国内的猪价而言,进口肉仍有其不可取代的成本与价格优势,因此,未来进口肉数量仍将维持相对高位。

   图4:2017年我省生猪养殖收益情况走势图

 

二、2018年市场展望

展望2018年,我省乃至全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在环保治理的推动下,正处在规模化加速的发展阶段。虽然有饲料原料价格处于相对低位运行的利好“加持”,但需要面临“质量改革”、消费迟缓、进口增长等诸多挑战。影响2018年我省猪肉市场走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供应看,猪肉供给相对稳定。

1.省内生猪供应量。2018年猪肉供需将经历从紧平衡向平衡宽松过度。进入2018年,在政府环保治理常态化、《环保税》开始起征的大环境下,养殖成本进一步提高。全省现存规模养殖场数量稳定,生产稳定。受环境资源限制,生猪生产发展空间受限,未来在不发生政策改变的情况下,区域养殖规模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不会有大规模的增长变化。

2.全国市场供应量。生猪市场全国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已经形成,特别是冷鲜肉消费比重的上升,有利于跨区域调运。2016年以来,随着生猪去产能的深化和生猪市场价格的走强,大量资本已布局养殖业,规模场的产能释放,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淘汰产能的空缺。

3.国外猪肉进口量。2016年6月,我国猪肉进口量创月度历史新高,同时猪价也进入持续下跌。2017年随着欧美国家生猪价格的回升,与国内差缩小,抑制了冻肉经营企业对猪肉的进口数量。2018年生猪及猪肉产量将会持续稳中有增,猪价处于猪周期的下跌通道,预计2018年中国进口猪肉量会继续减少,但仍会维持高位水平,预计进口量在100万吨左右。

(二)从需求看,冷鲜猪肉消费占比增加。

2018年,国家宏观经济将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也将刺激猪肉市场需求,总体需求将维持稳中有增。在猪肉消费结构方面,受产业化发展推动及消费者消费观念逐步改变的影响,预计2018年冷鲜肉消费将进一步增加,就我省冷鲜肉消费量看,2015年至2017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3.3%。在猪肉消费渠道方面,农贸市场猪肉消费量占比将近一步下滑,酒店餐厅、超市和品牌专卖店猪肉消费量占比将有所提高。

(三)其他影响因素。

1.政策影响。2018年1月1日,环保税法实施,对养殖业是个严峻考验。新的环保税法对存栏规模超过500头及以上的养猪场,按照规定每个污染当量缴纳1.2-1.4元的环保税。按照新规测算,存栏500头及以上的规模猪场,每头猪约增加3元的成本。万头以上猪场若将环保设施的折旧及处理使用等成本算上的话,每头猪的环保成本约16元。提升了养殖业的准入门槛,同时也推动整个生猪养殖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

2.疫病、天气和自然灾害。近几年疫病对猪市影响减弱了许多,但是从历史来看,疫病仍然是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其次是天气及自然灾害影响。我省地处东海之滨,隶属西风带天气系统和副热带系统交汇地区,是全国多灾重灾省份之一。

综上所述,在无大面积疫病影响的情况下,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提升以及低廉的原料成本都将会使生猪价格周期时间拉长。预计2018年我省猪价总体维持稳中有降走势,年内最低价格有望出现在5月至6月,最高价格可能出现在年初。


(市场运行调节处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