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7年1-3月全省外贸运行情况

发布日期:2017-06-07 09:15访问次数:信息来源:省商务厅

  一季度,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5591.5亿元,同比增长(下同)2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134.2亿元,增长15.8%,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进口1457.3亿元,增长49.7%,高于全国18.6个百分点。

  从一季度情况看,我省进出口延续了去年以来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向好势头进一步显现,开局形势好于去年,好于预期。这既得益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外贸工作,坚持不懈狠抓出口保份额、稳增长、调结构,大力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出台了一系列保稳促调、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又与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人民币贬值拉动增长、去年同期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息息相关。总体来看,一季度我省外贸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重点地区出口回升明显。一季度,占全省出口近四分之一的宁波增长18%,拉动全省增长4.5个百分点;包括宁波在内有8个地市出口增幅超过两位数,其中,丽水增长28.3%,金华增长21.2%,绍兴增长19.3%,嘉兴增长17.1%,湖州增长16.9%,台州增长14.6%,温州增长12.7%。此外,舟山、杭州、衢州出口分别增长8.9%、8.1%及3.7%。

  二是机电、部分轻工产品较快增长。一季度,我省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793.3亿元,增长17.7%,拉动全省增长7.6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的43.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灯具、照明装置及零件出口实现76.1亿元,增长4.1%;断电保护电路装置及零件出口53.7亿元,增长14.0%;汽车零配件出口108.6亿元,增长20.0%。高新技术产品累计280.1亿元,增长13.5%,占全省出口比重6.8%。据广交会一期参展企业调研反馈,本届广交会开展以来上我省建材、大型机械、家电产品等成交形势良好,或将进一步拉动机电、高新产业出口增长。轻工产品中玩具增长41.9%,塑料制品增长20.7%,家具增长17.7%。

  三是民营、外资和国有企业出口实现全面增长。一季度,民营企业出口3078亿元,增长18.6%,占全省出口比重74.5%,较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出口238.7亿元,增长13.9%,占全省出口比重5.8%,较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809.7亿元,增长6.9%,占全省出口比重19.6%,较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

  四是一般贸易、市场采购持续发力。一季度,一般贸易出口3260.4亿元,增长15.2%,拉动全省增长12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的78.9%,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市场采购较快增长,全省市场采购出口407.6亿元,增长24.2%,拉动全省出口增长2.2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的9.9%,较去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我省加工贸易出口形势有所好转,继续保持正增长,但比重仍有所下降,加工贸易出口421.7亿元,增长12.7%,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的10.2%,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五是美国及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较快。一季度,我省对美国出口783.6亿元,增长17.8%,占全省出口比重为19%,较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欧盟、日本出口分别增长12.1%、12.5%。欧盟、美国、日本出口占全省的比重为46.5%,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同时,全省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较快,其中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出口分别增长30.1%、18.5%、23.1%、43.2%,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全省的比重为32.2%。

  六是出口订单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双升。据浙江省商务运行调查监测系统调查显示,3月出口订单景气指数为104.5,环比上升2.3个点,连续两个月处于“微弱景气”区间。企业出口信心指数环比上升1.8个点,达104.3,连续第3个月处于“微弱景气”状态;出口订单景气指数和出口信心指数双双处于近年高位,有力印证了我省出口回暖向好的趋势。据广交会开展以来数据显示,今年广交会到会客商人数明显增长,企业反映成交情况较前两年有明显改善。

  七是进口“量价齐升”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我省进口总额为1457.3亿元,同比增长49.7%。我省进口铁矿砂81.4亿元,增长196.8%,占进口比重为5.6%;成品油51.0亿元,增长90.2%,占进口比重为3.5%。前二十大类进口商品价格普涨,其中铁矿砂、成品油、煤、原油的价格涨幅分别达到77.3%、59.9%、78.0%和98.6%。

  尽管一季度我省出口实现了难得的两位数增长,出口占全国份额为12.4%,同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受贸易新业态发展后劲不足、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转移、国际市场风险与贸易摩擦风险加大等因素影响,全年出口形势仍需谨慎乐观。后期特别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贸新业态遭遇成长瓶颈。义乌市场采购贸易经过3年多地快速发展,将步入稳定期,海宁市场采购贸易受制于相关条件,难有起色。跨境电商出口总量较小,目前尚难以对全省出口形成有效拉动。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也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一季度,全省21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合计出口140.8亿元,同比下降20.2%,拖累全省出口增速1个百分点。21家有8家出口同比负增长,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一达通、义乌通2家,其中一达通一季度下降13.1%,主要是受到省外分公司订单回流、税务风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义乌通受平台用户骗税事件和海关降级的双重影响,出口下降61.4%。作为去年拉动全省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省级外综服企业今年却开局不顺,给全年出口目标的顺利实现带来一定影响。

  二是劳密型产品的订单转移仍在持续。过去,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近几年来,随着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我省传统产业竞争优势日益弱化,出口订单不断向周边国家、周边省份转移。根据我厅对近万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当前我省遭遇客户订单转移的企业面为14.2%;例如,不少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反映国外客户要求将企业搬迁至低成本的东南亚国家,否则就将减少订单;也有企业迫于经营效益的考虑,纷纷走出去设厂,将一些低附加值、低工艺要求的出口订单转移至境外。一季度,我省纺织服装出口921.1亿元,增长7.2%,比重22.3%,较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

  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最近一次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会议公报删除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措辞为标志,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鼓吹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潮正在全球蔓延。尽管在中国的竭力倡导下,自由贸易的前景并不悲观,但是短期内回落至低谷在所难免。而我省以纺织、轻工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也使我省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更多、影响更大。一季度,我省共遭遇来自印度、欧盟、土耳其、美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25起,涉案金额5.73亿美元。

  四是部分市场风险有所加大。除了上述因素外,今年出口的隐忧还在于全球市场的“黑天鹅”事件。近期,受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欧元/美元一度跌至1.0570,相比3月底的高点已经下跌近3%,在非美货币中基本处于垫底水平,后期仍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欧盟市场占我省出口的比重高达22%,欧元贬值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压力加大,一季度我省对欧盟出口增长12.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后期仍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

  总体而言,一季度我省外贸回暖根基有所增强,回稳向好态势进一步确立,但是一季度往往受到非系统性因素影响,并不能完全据此判断全年走势,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我省外贸机遇与挑战并存,完成全年目标还需加倍努力。

打印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