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通消费 > 市场建设

融资租赁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

发布日期:2015-02-28 10:45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融资租赁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

          ——海宁市融资租赁业发展成效及经验总结

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意见。为评估文件贯彻效果,我厅从融资租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选择初显成效的海宁市开展专题调研,通过深入分析海宁融租环境,引导各地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融资租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作用。

一、海宁融资租赁业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

2012年以来,海宁市共设立了4家融资租赁企业(其中1家还处于业务筹划阶段)。3家企业注册资本5.1亿元,平均营业26.3个月,累计投放金额39.37亿元。目前融资租赁资产规模达33.83亿元,占海宁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7%,加快了海宁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一)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生态

一是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型、成长型中小企业较难获得银行融资,而这正是海宁融资租赁企业发力的空间。据统计,3家企业2014年在租客户共计1013户,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达70%,投放金额达10.15亿元。荣年租赁公司出台《小额融资租赁实施办法》, 2014年面向中小企业投放1.2亿元;康安租赁公司面向中小企业的租赁合同达625个,投放金额为6.86亿元。

二是有效化解中小企业担保链风险。海宁融资租赁企业基于租赁物产权来管控风险,在实务中大胆推进无担保业务,受到中小企业青睐。安康租赁公司厂商设备租赁不需要承租企业提供担保,其它业务仅要求企业出资人提供配偶个人担保即可,较银行宽松很多。如荣年租赁公司与国内8家经编、纺织设备制造商达成合作关系即对风险资产进行回购,承租企业无需任何担保,彻底斩断经编、纺织行业承租企业的互保链条。

三是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银行的贷款回存、理财产品购买等附加条件导致实际息负在名义利率之上,且经常面对抽贷压力。非金融机构如小贷、典当等以及民间借贷,则利率达15%甚至20%以上。融资租赁由于其无需担保、租金可抵扣增值税且租金支付灵活以及没有附加成本等优势,实际利率在8-10%。浙江汉保利罗袜业有限公司、浙江成如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表示,融资租赁方式对中小企业而言既方便又划算。

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与租赁融资综合对比表

 

资金 利率

附加条款

担保要求

增值税抵扣

借款时间

资金用途

银行融资

6-8%

有,如要求“存一贷三”等,实际息负在10%左右。

一年期还本付息居多

流动资金或项目贷款

租赁融资

10-12%

,可抵成本1个多点

根据借款需求灵活匹配

用于购买或盘活设备等固定资产

(二)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一是促进当地实体经济发展。海宁融资租赁企业充分发挥杠杆功能,平均资本金放大6.61倍,引进外资2.68亿元、域外银行资金13.33亿元,扩大了县域实体经济的资金总供给。同时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售后回租方式盘活资产,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如荣年租赁公司2014年向当地中小企业投放资金1.2亿元,带动产出3.4亿元。

二是助推企业技改和机器换人海宁融资租赁业把支持企业技改作为重要的业务板块,多渠道了解企业技改意愿,以业务定制的优势使企业加快机器换人。康安租赁公司两年来已向18家技改企业投放23笔业务共计1.32亿元,带动企业投资2.63亿元,带动产出7.08亿元

三是带动新兴产业发展。融资租赁本身就是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其快速发展优化了海宁的生产要素环境。无论从对中小企业的支撑还是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角度,融资租赁都已经成为海宁第三产业发展的亮点。20143家融资租赁公司总收入20536.1万元,实现净利润9170.9万元,上缴税金1170万元。

(三)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

     融资租赁方式有助于缓解政府基础设施项目投入的财政压力,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4年底,海宁三家租赁企业投放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分别达3.7亿元、7亿元、5.2亿元,主要分布在海宁、桐乡、嘉善、海盐和嘉兴港区,其中包括一批五水共治项目,有力支持了县域市政和民生工程建设。同时积极进入节能减排等领域,荣年租赁公司参与30.6兆瓦分布式电站项目,累计发电量达773.3万千瓦时。

二、海宁市支持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具体做法

海宁市融资租赁快速发展并且充分发挥拉动实体经济的功能,主要得益于各方合力打造的海宁融租环境即海宁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和扶持政策精准发力。

(一)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投向实体经济。海宁市政府早在2012年就出台了扶持政策,对于新设企业三年内所产生的地方财政贡献进行全额奖励返还;对融资租赁投向海宁实体企业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助。2012-2014年,海宁市总计发放风险补助金2280.6万元,地方税收返还1934万元,总计4214万元,带动设备投资39亿元。

(二)立足区域产业,积极促进产融对接。海宁商务、经信等部门根据区域产业特色搭建产融对接平台,先后组织家纺、机械五金、家具、软磁、照明等生产性中小企业和融资租赁企业对接洽谈。同时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引导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解决技改投入和机器换人。

(三)围绕发展战略,加快业务模式创新。海宁市引导和支持融资租赁企业创新业务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县域发展战略。一是基于开发区平台的助保租业务模式,由市财政、开发区各出资300万元建立风险资金池,康安租赁公司1:10投入6000万元用于开发区内中小企业技改和机器换人目前已经开展三单业务。二是基于特色产业的集群租业务模式,创佳租赁公司拟在徐村镇与经编行业协会合作,开展行业集群融资租赁业务。三是结合银行融资的银租通业务模式,荣年租赁和华夏银行合作,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集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两种方式于一身的融资模式。

(四)优化发展环境,支持行业做大做强。海宁市建立了融资租赁业发展协调机制,商务部门负责行业监管和行业发展工作,经信部门牵头实体企业与融资租赁公司对接与合作,金融办牵头金融企业与融资租赁公司对接和合作。同时开展对融资租赁公司和各镇(街道)、开发区的工作考评,切实推动融资租赁投向生产性中小企业。

(五)积极宣传推广,提升社会认知度。海宁市一方面要求开发区与各镇(街)牵线搭桥,主动向辖区中小企业推介融资租赁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载体和活动推介融资租赁模式,编辑并印发了1500本《海宁市生产性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宣传手册》,举办了“海宁市生产性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知识有奖答题活动”等等,扩大融资租赁行业认知度。

                            

(市场处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