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热迎上海自贸试验区新机遇 |
||
|
||
昨天下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全球瞩目;而在比邻而居的宁波,同时召开的一场会议同样值得关注。宁波市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召开会议,商讨其可能对宁波经济造成的影响,探讨宁波分享改革红利的可能路径——— 编者按 上海自贸试验区昨天挂牌,加上总体方案和部分实施细则的公布,这块“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试验场”的轮廓逐渐清晰。上海自贸区将通过率先突破具有全局意义的改革热点和难点,寻求“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本报财经深一度栏目今起推出“自贸区辐射波”系列报道,剖析上海自贸试验区为宁波改革开放提供的新思维,探讨宁波相关领域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上海先行先试,宁波也是“参与者” 在许多人看来,上海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宁波相距甚远,而且对于宁波似乎不是什么好事。事实并非如此。 “上海其实是在为全国下一轮发展‘探路’。”宁波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钟昌标说,此次上海自贸试验区聚焦在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方面,这些是中国目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亟须“升级”的共性问题,好多方面宁波也是感同身受。 宁波海关的陶文军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不是上海一家的事,而是事关全国的大事。“从下发的实施方案来看,国家就是要通过上海的先行先试,为下一步改革积累经验:通过倒逼机制,使政府管理更加透明化、法制化;通过引进外资、民营资本,让我们的经济发展更有活力;通过简化程序,让服务贸易更加便捷。”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国家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不能置身事外,而要积极参与。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二处处长卢跃说,上海下一步会出台更有力度的政策细则,我们要详细对照,重新审视我们的行政管理模式;帮扶企业措施和金融投资环境,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国家的本意应该是在开放领域,要让各个城市树立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分享改革红利,宁波不让机遇溜走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不仅是上海的事情,更是国家整体战略的考量。”市外经贸局局长俞丹桦说,宁波要抢抓上海自贸区的战略机遇,在我们的优势领域寻求新突破,让改革红利遍及我市航运、金融等产业。 “我们一直在关注自贸区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其在金融改革领域的创新举措。”市金融办研究发展处副处长张鹤说,上海自贸区建设至少为宁波金融业发展带来两大积极影响。一是为我市金融改革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宁波借鉴自贸区的创新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二是上海自贸区区域有限,“溢出效应”将为我市金融服务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张鹤认为,宁波企业海外投资热情很高,将来可以“借道”自贸区这一平台“走出去”。“上海自贸区优惠政策丰富,可以避免直接投资海外的文化冲突,也可降低投资风险和要素成本,有利于提高宁波经济的协同效应。” “与其被动要政策,不如主动求改革。”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长远发展来看,自贸区对于促进整个改革区域的协调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宁波应当立足本地实际,再创开放新优势。 ■积蓄后发优势,宁波先种“责任田” “方案明确提出推动上海港中转集拼业务的发展,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这可能对宁波港的国际中转业务量造成分流影响,应当引起关注。”宁波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短期竞争存在,但从长远看,上海自贸区建设会对宁波航运业发展带来便利。“有利于宁波航运企业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同时吸引高端航运服务企业来甬,提高宁波航运业的总体实力。” 虽然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将使周边城市的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但与会人士认为,宁波只要立足优势,主动出击,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可以成为接受上海辐射的最大受益者。“上海自贸区设立后,宁波通过主动对接,迅速研究推进机制的协调性、突破性和创新性,可以迅速提升和改善宁波的投资、发展环境。”宁波保税区相关负责人说。 “宁波应对中国新一轮开放的新环境,拥有五大比较优势,把这些优势用足,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就能积聚充足的后发优势。”俞丹桦说,宁波有独具特点的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创新优势、服务业优势和民营经济优势,是承接上海自贸区经济转移的强力“推进器”。 “上海自贸区的很多政策是为民企设立的,比如允许民企跟外企设立银行。这一点上宁波就拥有优势,没有江浙民企的参与,上海自贸区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不现实的。”外汇局宁波市分局国际收支处处长孙景德说。 面对上海自贸区改革的重大举措,宁波应当充分利用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积极运用其带来的“倒逼机制”,以制度创新带动宁波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从开放型经济这个层面来说,一方面要看到上海自贸区将对宁波发展带来深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为周边城市改革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俞丹桦说。 (宁波市外经贸局供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