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义乌市2013年三季度商务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3-09-26 10:1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三季度,义乌商务运行各项指标平稳向好。在国内贸易政策的刺激和国际贸易环境温和改善的大环境下,从7月开始,增长势头有所回升。
一、商务运行数据
市场运行稳中有升。1-8月,全市集贸市场总成交额447.33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328.21亿元,同比增长24.28%。
电子商务快速增长。1-6月,全市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超391亿元,同比增长45%,国内快递日均出货量55万票,跨境快递日均出货量20万票,其中在义e邮宝日均出货量1万余票,同比增长128%,中国邮政小包日均出货量9900余票,同比增长5倍以上。
社会消费保持平稳。1-8月,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14369万元,同比增长10.1%。其中,批发业零售额54186万元,同比增长65.5%,
外贸出口延续高速增长。1-8月,我市进出口总额133.4亿美元,同比增长360.8%;出口总额131亿美元,同比增长390.4%,其中一般贸易出口29.4亿美元,同比增长14.7%;进口总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5.8%。1-8月,义乌小商品实际出口报关单27.6万份,海关实际监管出口集装箱49.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9.5%。
服务业成为“引进来”重头戏。1-8月,新设企业18家,全部为服务业项目,同比下降43.75%;合同利用外资累计4752.21万美元,同比增长864.96%;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436.19万美元,同比上升483.82%。
投资非洲力度增强。1-8月,我市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额及中方投资额均为2475万美元,中方投资额已完成年度任务,已实现境外工程营业额849万美元。受非洲各国开放外交政策影响,企业对非投资力度明显增强。今年投资的6个境外项目中,3个项目设在安哥拉和刚果,对非投资占年内境外项目的50%,投资额合计855万美元。
二、商务运行特点
1.市场发展稳中有升,义乌购模式逐步拓展。
斋月结束市场外商回流明显。市场外商客流量呈现“U”型变化,一季度客流上升明显,二季度由于穆斯林斋月外商有所下降,随着8月上旬斋月的结束,中东客商回流采购情况增多,市场内外贸行情出现回升势头。据调查结果显示,8月市场外商流量与上月基本持平,中东与非洲籍外商仍是市场采购主力。市场外商来源以中东地区居首,占26.98%;其他来源占比在5%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非洲(占10.77%)、欧洲(俄罗斯除外)(占9.46%)、俄罗斯(占9.36%)、印度(占8.98%)、巴西(占8.25%)、东南亚(占7.85%)、美国(占6.85%)。与上月相比,8月份认为市场外商流量上升的经营户比例占22.73%,认为下降的经营户比例占29.28%,下降8.21%;认为基本持平的经营户比例占47.99%,上升8.34%。
义乌购 “B2R”模式逐步拓展。今年以来义乌开始探索基于小商品特点的新型贸易方式——“B2R”模式。这一模式依托义乌小商品城的品牌影响力,以义乌商贸城7万多户优质市场经营户为后盾,通过义乌购设在全国各地的“B2R”平台大型智能仓储基地,直接销售给当地的零售商。截至今年8月份,义乌购平台已有注册用户数14.5万,总商品数量120万,日均浏览量超110万次。2013年义乌购将陆续在全国5至10个城市设立大型智能型仓储基地,并最终建成可以辐射全国的义乌购“B2R”批发网络。待国内运行成熟后,义乌购还将在海外建立大型智能仓储基地,让更多的义乌小商品通过“B2R”平台销往海外。
暑期效应显著,相关行业行情升温。暑期学生空闲时间增多,玩具类、休闲娱乐用品类产品内销需求激增。受到9月新学期开学影响,国内各地文化办公用品市场需求大增,客商积极备货相关产品。随着天气逐步转凉,夏令产品将进入扫尾阶段,秋季产品销售开始放量并逐步进入高峰期;金九银十,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国内婚庆、旅游消费需求增旺,相关行业将迎来销售旺季。
部分行业产品价值提升。义乌袜业出口企业更趋理性,走出“以数量取胜”和“低价竞争”的阴影。今年1-7月出口袜子12.6亿双,出口金额4.1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28%和31.86%。值得一提的是袜业出口商品因产品价值提升出口,特别是3、4月份分别增长76.92%和46.20%,产品均价今年7月义乌袜业以出口2.87亿双,金额达0.75亿美元,创今年前7个月的最高纪录。
2.电子商务总体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市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超391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内贸网购交易额131亿元,同比增长60%,外贸网购交易额33亿元,同比增长83%,外贸B2B交易额161亿元,同比增长29%,内贸B2B交易额66亿元,同比增长47%。国内快递日均出货量55万票,跨境快递日均出货量20万票,其中在义e邮宝日均出货量1万余票,同比增长128%,中国邮政小包日均出货量9900余票,同比增长5倍以上。
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深入。一是各大平台的义乌卖家增长态势明显。淘宝活跃卖家(每月有成交)2万家,同比增长33%;天猫店铺2972家,同比增长14%;速卖通注册卖家2万余家,同比增长26%;eBay活跃卖家6000余家,数量同比增长120%;敦煌网活跃卖家2100余家,同比增长10%;环球资源网收费会员592家,同比增长12%;中国供应商收费会员3500家,同比增长13%。二是市场经营户纷纷上线应用电子商务。国际商贸城商户全部上线义乌购3D实景,95%的商铺上传5个及以上商品,商品信息的合格率达96.30%,家具市场、副食品市场商户全面登陆义乌购,副食品市场160家商户在淘宝网等平台开设网店。三是传统企业触网队伍不断扩增。梦娜、森王、欧意、法艾兰、诗柔等传统企业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触网。欧意月广告投入达100万元;优鲨销售衬衫占淘宝和天猫衬衫销售总额的35%,日均发件量超1万单。
3.消费市场保持活跃,消费热点集中。金银珠宝类仍是消费者购买热点,1-8月,黄金珠宝类、化妆品类、服装类实现销售额25310.24万元、12085.91万元、37105.3万元,同比增长38.60%、24.06%、59.99%。1-8月,大型商场超市销售情况平稳,全市重点监测的7家商场超市实现销售额142200.34万元,同比增长33.29%。盐业供应保持稳定,全市食用盐供应量为1.08万吨,同比下降0.73%;汽车更新换代现象明显,1-8月份,二手车市场成交16772辆,成交额4.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11.2%; 拍卖业平稳有序,市内8家拍卖公司1-8月份共举办各类拍卖活动144场次,拍卖成交额5.63亿元。1-8月份市内成品油交易量28.04万吨,同比增长14.4%;其中汽油交易量18.35万吨,柴油交易量9.69万吨,分别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7.1%和6.13%。各大商场超市推出各种新模式促消费,特别是银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新模式,发布活动促销信息,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秒杀、抢购等多种活动方式,刺激消费者消费热情。
4.外贸出口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呈“√”型发展,贸易形势差于往年。除去1、2月春节因素,自3月份开始,我市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呈“√”型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弱势复苏增长的态势下,我市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尚能保持双位数的增长,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维持了平稳运行的局面。但与往年趋势相比,今年出口增长的幅度整体要低于往年,贸易形势依旧差于往年。
中东取代欧盟成为我市一般贸易最大出口市场。今年以来,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并带来了失业危机,5月欧元区的失业率创1995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也给我市的欧盟出口市场带来了阴影,1-8月,我市一般贸易出口欧盟同比仅增长5.8%。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市的一般贸易出口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如表1所示:从比重上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中东排名第一,而欧盟排到第二,出口欧盟和美国占全市比重较去年同期分别萎缩了1.3个百分点。
生产企业出口仍弱于流通公司。从出口规模和出口主体上看,1-8月,生产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2.5亿美元,同比增长4.23%,占全市一般贸易出口比重的42%,比去年同期降低4 个百分点。据我们了解,生产企业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外需不足,尤其是欧盟和美国的外需不足造成的。如我市的生产龙头企业浙江梦娜袜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王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棒杰数码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均是以欧盟、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企业,今年以来出口业绩与去年基本持平或下滑,企业普遍反映欧盟和美国市场的客户对价格更为敏感,部分订单要价已突破企业成本控制线。1-8月,流通公司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6.9亿美元,同比增长24%,占全市出口比重的57%,高于生产企业1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流通公司相对生产企业,市场广而散,且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
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突破百亿美元。1-8月,我市近500余家主体开展了市场采购贸易业务,共实现出口100.4亿美元,月均出口12.5亿美元,我市外贸出口存量进一步回归。从规模上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是我市一般贸易出口的3.4倍,从而成为我市出口的最主要贸易方式。
中东也是市场采购贸易第一大出口市场。1-8月我市市场采购贸易出口中东30亿美元,环比增长9.24%,占全市市场采购贸易出口比重的30%,在出口前十国家中,中东地区的国家占据五个位置。但中东受民族、宗教、地缘政治、大国干涉等因素影响,动乱不断,给我市出口中东带来影响。比如今年以来,美国对伊朗制裁的不断升级,6月首次对伊朗的货币里亚尔实施制裁,伊朗货币里亚尔不断贬值,受此影响,8月当月我市市场采购出口伊朗环比下降28.6%。
一般贸易进口发展渐现起色。从贸易方式上看,1-8月我市一般贸易进口同比增长8.77%,占全市比重的47%,成为拉动我市进口增长的支撑点。主体规模上,1-8月新增5家进口达百万美元以上的流通公司,尤其是义乌市文华进出口有限公司今年新开展进口业务就达937万美元。1-8月,加工贸易进口1.2亿美元,占全市比重的51%,高于一般贸易进口4个百分点,但加工贸易进口主体较为集中,仅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一家进口总额就占全市加工贸易进口的83.5%。
5.服务业因用地集约,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今年1-8月,新批18家企业全部为服务业项目,主要为国际贸易和商业项目,在谈的外资项目也全部为这两类项目,相比之下,第二产业利用外资持续低迷,今年新设企业无一家制造业企业,储备外资项目也没有制造业项目,原有的外资制造业项目提前终止或转内资情况有所增多,1-8月转内资、终止、减资项目共9个,合同减资4272万美元。今年,世界500强企业(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65名)韩国SK集团正式落户义乌,实现了我市引进世界五百强外资企业零的突破。SK集团在我市投资设立中外合资爱世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国际综合商务总部项目。项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目前首期注册资本8333万元人民币已经到位。
6.外贸流通企业成为“走出去”主力军,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成为投资热点。2013年,面对全球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外贸企业竞争激烈,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开拓海外新兴市场,成为外贸企业特别是外贸流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义乌市双杰进出口有限公司等4家外贸流通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分别在刚果、安哥拉和新加坡设立了4家分支机构。外贸流通企业投资项目占年内境外项目的66.7%,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已有6家企业取得了商务部颁发的《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其中4家企业在新加坡等国投资设立了境外营销网络,中方投资额965万美元。
三、商务运行中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1.受商检改革新政影响,我市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制度仍需创新。质检总局和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自8月15日起,对1507个海关编码的出口商品,不再实施法定检验,具体到义乌市场采购而言,仍需进行出口商检的商品主要二大类:玩具及童车产品和食品接触产品。之前,由于法检商品众多,义乌商检部门主要对批量和金额大的商品进行商检检查,对小额小批量的商品不要求商检申报(该监管模式对部分经商检部门认定的试点企业试行)。法检目录调减后,对继续实施出口法检的商品,商检部门将重点监管、加强执法力度。玩具是我市主要的采购出口商之一,据商检部门估算,目前我市出口的集装箱中约80%左右含有玩具;“与食品接触产品”范围也很广,包括吸管、杯子、不锈钢、塑料制品、木制品餐具、包装等。如义乌海关、商检对集装箱组货中是否含有玩具、与食品接触产品,加大检查力度,则出口商检问题对义乌市场采购出口的制约仍然很大。
2.玩具出口因安全技术新规面临考验。近日,欧盟颁发了玩具安全技术法规《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对玩具原材料、产品结构和设计、玩具安全管理、测试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变,按照欧盟新标准要求,玩具出口企业成本将大大增加,如对迁移元素的检测只有8种,现在增加到19种,我市有近2350家玩具经营户,新规发布后,我市出口欧洲玩具大幅减少。
3.供应链管理将成为推动义乌外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我市外贸企业大多为中小微企业,对各种配套服务要求较高,这为供应链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市东方之星控股集团抢抓机遇,率先与省国贸合作,构建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易透”平台。该平台除了可以提高贸易效率之外,还破解了我市赊账经营模式改变难、涉外贸易纠纷解决难、出口信用保险推广难、市场经营户资金周转难等四大难题,有效促进了外贸增长。成为我市外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部分外贸领军企业也在进行尝试。

4.“品牌浓度”不断提升。随着我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深入推进,自2010年至今,我市注册商标量增长达到了一个“井喷期”,每年净增数达7000件以上。品牌浓度和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按上半年市场主体总量为19.2万户计算,义乌平均3.8个市场主体才拥有一件注册商标,而在2009年,我市每5.8个市场主体才拥有一件注册商标。我市现拥有驰名商标15件,浙江省著名商标97件,金华市著名商标272件,商标品牌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这为我市商品提高质量,品牌产品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义乌市商务局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