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跨越发展别样红 嘉兴经开三年创造四个翻一番的背后

发布日期:2013-11-07 14:5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商务厅政务网

 

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2010年,嘉兴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嘉兴国际商务区实行三区合署的第一年。
  三年多来,该区以打造全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大突破、发展质量大提升、平台建设大推进、干部作风大转变”为要求,抓重点、攻难点、求实效,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数字无言,却最有说服力。2010年至2012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亿元,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89亿元,年均增长22%。完成实到外资6.86亿美元,年均增长45%。引进市外内资44.37亿元,年均增长34%。完成财政总收入73.89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7.37亿元,年均增长26%。这些数据中,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入、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基本实现了三年翻一番。
  11月1日,在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并研究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工作时,市委书记鲁俊指出:“这三年,是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三年。三年创造了四个翻一番的业绩,这就是最强有力的佐证。”
  经济建设,注重升级版打造
  驱车在生机勃勃的开发区,产业强区的脉搏在这里跳动:一个个项目在兴建,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机组在忙碌……
  在嘉兴海拉灯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钢结构厂房全部完工,工人们正在调试生产设备。这个去年从德国引进的汽配项目,仅今年前10个月就完成了投资2.9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3.2%,预计11月底可以正式投产。区经发局局长卢瑛告诉记者,该项目占地130亩,总投资达1.5亿美元,将先后建设50条生产线,可实现年产汽车灯具240万套的能力,主要生产各类汽车照明产品,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达到22亿元。
  刚摘牌获得土地的乐高嘉兴项目,一期场地平整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该项目今年3月7日正式签约,10月28日取得土地,预计2014年初开工建设,2015年投产,2017年达产。市委常委、区党工委书记何炳荣说,这个世界500强项目总投资达10亿美元,一期注册资本达1.18亿美元,是开发区史上单次注册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乐高集团面向亚洲市场的供应基地。
  工业项目纷至沓来,三产项目竞相抢滩。总投资均超过10亿元的中润城市综合体、嘉兴环球国际中心、中凰名品城、中安钢贸城等服务业项目如期推进,实现了“边建设、边招商”的目标。而总投资均超60亿元的台昇国际广场、嘉兴万达广场更是加快推进步伐,展现出人气旺盛的不凡态势……这些在建的大项目正悄然改变着全区的产业结构。
  据了解,近年来,一批像美国雅培奶粉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和阿里巴巴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纷纷进驻开发区。今年初以来,大项目引进质量提高:新批外资单个项目平均注册规模达到了1253万美元,新引进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JFE汽配等项目7个。区管委会主任陈利众告诉记者,招大引强,增量增加,既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强劲支撑,又为打造经济升级版打下了良好基础。据介绍,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由2009年的0.19:64.08:35.73调整为2012年的0.2:57.8:42。
  为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该区今年全面实施“三大突破工程”,即以大力发展重点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做大做强;以不断强化专业市场和物流业提升壮大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服务业大发展;以切实加强智慧产业创新园集聚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创新引领战略的实施,并分别制定了实施意见及配套的专项扶持政策。
  伸出有形和无形的手,实现世界科技资源与本地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的成功嫁接。开发区正在升起一面面创新的旗帜。
  城市建设,注重品质提升
  过去破旧的小店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崭新高楼。城南路面貌巨变带来的惬意生活,让附近的居民感到无比自豪。“没想到这三年间,城南路变化这么大。楼长高了,路拓宽了,城市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记者近日到城南路随机采访时听到不少诸如此类的感叹。
  但凡在城南路周边小区居住过一段时间的人,总能在不经意间感觉到她的巨大变化。三年间,这条市区主要道路在迅速改变着自己的容颜,一条汽车特色街区悄然浮现,并已成为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城南街道办事处主任张雪华说,目前,汽车特色街区已集聚了26个汽车品牌4S店,其中宝马、奔驰4S店即将投入营业,这条汽车特色街区今年有望上缴税收5000万元,两年后有望跨进亿元税收街区行列。
  更让居民兴奋的是,周边旧厂房拆迁腾退后,很快引来了杭钢置业、万科置业等知名公司进驻,这两大公司开发的高档楼盘均已开工建设。张雪华说,不久以后城南路两侧将矗立起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南路的形象。
  城南路的变化只是开发区实施“二次开发”战略发生脱胎换骨变化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10年8月以来,开发区对城北路、城东路、中环西路等四条道路实行“二次开发”,迄今这些道路沿线共完成拆迁企事业单位84家、遗留户47户,拆迁面积29万余平方米,盘活土地面积1280多亩,新引进服务业项目44个,累计完成投资十多亿元,基本完成了城南路、城北路的改造提升工程,一批地标建筑拔地而起,使开发区区域城市形象得到较大提升。
  该区还把平台打造与城市建设统一起来,从而闯出了一条产城融合的新路子。像运河新区、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嘉兴国际金融广场等平台,既是承载现代服务业的最佳平台,又是城市品质提升的最大亮点。比如,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要求建设的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一期项目占地156亩,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总投资7.7亿元,一期项目主要包括产业大楼、产业用房、人才公寓等,即将陆续竣工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占地202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其中今年已开工87.9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据了解,该园区已在智慧产业、软件信息等产业集聚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引进中国航天集团四维测绘技术智慧交通项目、信达电子科技北斗车载导航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15个项目入驻,并有近10家相关企业和机构与园区达成了入驻合作的意向,这对推进嘉兴智慧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将发挥较大作用。
  与此同时,该区还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路网完善和环境提升。仅今年前九个月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8.2%。
  队伍建设,注重能力培养
  “开发区能够跨越发展,来自班子的带头、班子的实干、班子的团结。”开发区一位干部列出这样一个“公式”。
 
  对这个“公式”怎样理解?记者在采访何炳荣的过程中,得到这样一个强烈的印象:带头实干,带领着干,干着破难,干中进取,干中作为。
  今年,该区将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二次开发”、征地拆迁、要素资源保障列为全区1+5重点工作,并结合开展“到一线去解决问题”活动,把各级干部推向基层一线,真正为企业和项目排忧解难。比如,为确保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11月18日如期开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到该园现场了解实际困难,现场解决问题。8月9日上午,针对水、电、道路等进展不顺的问题,他们除了要求区直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外,还主动与市直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使这一制约园区建设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区通过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推进重点项目、联系社区、结对共建等制度,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企业项目、社区家庭,了解一线情况,化解一线矛盾,解决一线问题,提升一线能力,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各项重点工作的全面推进。仅今年前三季度,该区就有15518人次投入一线问难解困,累计发现问题1694个,解决问题1561个,问题解决率达到92.1%。区党群部部长吴宏强说,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区逐步形成了“三多三少”的良好局面,即干部深入基层的多了,浮在机关的少了;直面问题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热情服务的多了,无动于衷的少了,群众的满意度提升了。
  陈利众告诉记者,昨天,该区专门召开全区领导干部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并研究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工作时的重要精神,号召全区广大干部员工相互比精神、比干劲、比发展、比作为,进一步形成你追我赶、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继续争先晋位的浓厚氛围。
(嘉兴市商务局供稿 转载地址:嘉兴日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