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国务院重拳整治产能过剩 |
||
|
||
今年以来,在我国工业经济领域多个行业中,持续蔓延且加深的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殇”。15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发布,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并规划未来五年化解产能过剩的“路线图”。 化解产能过剩刻不容缓 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尽管这些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但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过数轮产能过剩,但这一轮程度大、影响深,化解的难度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 在这份指导意见中,国务院提出警告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从这份指导意见看,决策层已经充分意识到,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过了追求速度的阶段,现阶段必须追求增长质量、效益。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必然带来阵痛,有的行业甚至会伤筋动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表示,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必须遏制进一步加剧的矛盾,引导好投资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计划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 中国政府计划在五年内压缩8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产能总量,占目前中国钢铁产能的8%左右。 《指导意见》提及,未来五年重点推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山西、江西等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整合分散钢铁产能,推动城市钢厂搬迁,优化产业布局,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 对于8000万产能这一数字,中国联合钢铁网(下称中联钢)分析师胡艳平表示,由于是五年内实现,所以短期来说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根据中联钢统计,2012年中国钢铁产能为9.7亿吨,预计2013年中国钢铁产能将达到10亿吨左右。 “每年压缩不到2000万吨,仅占产能的2%,因此影响不会很大。”胡艳平认为,如果真能实现压缩产能,不管多少,对于目前产能过剩、利润率过低的钢铁行业都还是有利的。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他认为,单从数字上来说,影响不会很大;但从预期上来说,在缓解市场心态和供应压力还是有很好的影响。 至于对铁矿石供应的影响,上述两位分析师都表示,铁矿石供应朝着买方倾斜的方向是不会变的。由于最近一波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扩产的影响,普氏指数62%铁矿石价格从8月份的142.5美元/吨的高点降至目前的130美元/吨左右。 “此次调控会减少潜在的需求,在供应上,会更加有利于买方。”胡艳平说。 但上述两位分析师都表示,这种影响是建立在控产目标能够实现的基础上。 中国政府为控制钢铁产能已经发布了很多政令。从2005年中国发布的第一个钢铁行业产业政策就提出要控制产能,但中国的钢铁产能却从2005年4.7亿吨攀升至目前的10亿吨,中国钢铁产能调控进入了“越调越多”的怪圈。 对不达标产能实施惩罚性电价水价 《指导意见》还对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其他四大行业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举措。 水泥行业,要推广使用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逐步降低32.5复合水泥使用比重。 电解铝行业,要在2015年底前淘汰16万安培以下预焙槽,对吨铝液电解交流电耗大于13700千瓦时,以及2015年底后达不到规范条件的产能,用电价格在标准价格基础上上浮10%。 平板玻璃行业,鼓励采用低辐射中空玻璃,支持既有生产线升级改造,提高优质浮法玻璃原片比重,培育玻璃精深加工基地。加快河北、广东、江苏、山东等重点产区和环境敏感区域结构调整。 船舶行业,要提高海洋开发装备水平,充分挖掘航运、海洋工程、渔业、行政执法、应急救援等领域船舶装备的国内需求潜力,调整优化船舶产品结构。 《指导意见》指出,按照体现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的原则,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实施并完善非居民用水超定额加价和环保收费政策。完善差别电价政策,各地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优惠电价政策进行清理整顿,禁止自行实行电价优惠和电费补贴。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耗能行业,能耗、电耗、水耗达不到行业标准的产能,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 (宁波市外经贸局供稿 转载地址:新华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