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放平台 > 工作动态

临海经济开发区科学整合要素资源 极力打造高端平台

发布日期:2011-09-21 04:55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商务厅

  2009年,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临海开发区列入全省第二批开发区整合提升试点单位。按照整合提升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临海经济开发区切实加强领导,创新体制机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明确发展定位。在这次整合提升中,临海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提出了争创全省十强经济开发区、建设现代新城的总目标。要求以实施整合提升为契机,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整合发展空间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产业龙头作用,加快服务业发展,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城市中心区、四大工业集聚区”,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年工业产值达到 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
  2、拓展发展空间。在试点工作开始时,临海经济开发区采用A+B+C的模式进行就近整合,整合后规划面积为54.3平方公里。为了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发展,2011年我们又进行了二次整合,整合范围从原来的大洋、江南、大田、邵家渡、东塍(部分)“四街一镇”扩展至大洋、江南、大田、邵家渡、东塍、沿江、涌泉、永丰、汛桥、汇溪“四街六镇”。区域面积从原来54平方公里扩展至100平方公里。通过二次整合,开发区可利用土地扩至3.9万亩。其中允许建设用地6227亩,有条件用地11856亩,待调整空间21260亩,基本保证开发区未来5到10年的用地需求。
  3、规划发展布局。临海经济开发区在进入试点工作之后先后完善了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铁路站场经济圈规划等专业规划,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规划体系。同时,逐步明确了各区块的定位。一是以大洋、大田为主(包括邵家渡部分)的城市中心区,以城市建设为主,实施“退二进三”,发展三产服务业,实施村庄整合、企业搬迁。二是建立若干产业集聚平台,打造江南汽摩配产业园区、铁路站场经济区(东塍、邵家渡)、临海南(沿江)工业集聚区、涌泉玉岘工业区四大工业区块。三是带动辐射汛桥、永丰、汇溪三镇工业小区。
  4、促进产业升级。整合提升后,开发区将产业定位在重点发展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坚持以区内外科研资源为支撑,重点加强与军民两用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中心等科技平台以及各地产学研基地的对接,吸收优秀的科研成果在园区内实现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创新为手段,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吉利、伟星、永强等企业为龙头,计划收购国内外知名品牌,提升品牌档次,提升改造传统支柱产业。以城市功能为依托,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树立跳出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quo;退二进三”,努力发展总部经济、物流经济、医疗产业、旅游休闲经济、监狱经济、教育经济等第三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5、打造高端平台。开发区坚持把搭建高端平台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整合提升中,着重考虑总部商务区、4A级物流园区、上市(拟上市)企业集聚区、大企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中心城区产业升级集聚区建设。其中总部商务区目前形成了初步工作方案,正在积极实施规划设计和前期政策处理工作中。拟上市企业聚集区目前初步选址铁路站场区块,主要由区域内伟星集团联合创投公司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计划收购目前在谈的8家全国各地拟上市公司,总部落户临海,培育上市。
  6、深化科技支撑。为了营造科技产业化的良好环境,开发区进一步强化了区域内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区域内军民两用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中心在开发区和临海市科技局的大力扶持下,目前已促成了区域内军工合作签约66项,投资总额达19.6亿元。大洋小企业孵化基地已累计吸纳企业89家,江南街道贺家小企业创业创新中心已入驻企业85家。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中的船舶制造业和休闲用品礼品产业分别建立了临海市船舶研究院、正特休闲用品检测中心两家省级区域创新中心。
  7、提升集约水平。整合提升后,开发区在产业准入上,进一步明确了投资准入条件、环境准入条件和能耗准入条件。建立项目入园环保、能耗、产业等预审制度。对项目建设工期、投资强度、容积率及其他条件进行严格控制,并交纳建设保证金。同时力推“零土地招商”,充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010年,开发区利用16.5万平方米闲置厂房新引进项目44个。全区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达到4178.01万元/公顷,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达到5787.02万元/公顷,土地利用集约度达到97.94%,被评为全省土地集约利用示范开发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