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开发区创新区域化党建新模式 创联小企业 形成“大党委” |
||
|
||
在日前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的第二十三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高新园区有数位企业主参加,晨泰集团有限公司两位业主李庄淼和李庄兴就在其列。
“160人的培训班,报名超过340人,来自企业领导层和中层骨干的入党积极性很高。”开发区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主入党意愿高涨,是开发区探索实践非公有制企业区域化党建带来的成效。 这种非公有制企业区域化党建的创新模式,其关键出发点在于整合利用多个企业的党建优势,以强带弱解决区域化党建面上全覆盖问题。该模式以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工作方便为原则,开展非公企业区域化联合党建试点活动,推进园区非公企业党建由单位“小党建”向区域化“大党建”转变。 近年来,开发区非公企业对党组织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发展企业品牌、技术创新和资本经营的同时,更加注重党组织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一些企业甚至把有无党支部视为企业是否“正规”的标准,尤其是无党支部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主,对建立党支部的呼声很高。但由于这些中小企业的党员人数较少,其中还有不少是流动党员,达不到成立党支部的要求。即便成立了党支部,各项党组织活动也因无人组织、无人参与、无场地活动等因素制约而难以开展。 针对这一情况,开发区去年6月批准高新园区成立该区首个非公企业区域化共建委员会,依托特福隆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建优势资源,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引领附近的浙江蓝峰机器有限公司等8家非公企业,由此在高新园区形成了一个党员人数超过百人的党委。特福隆公司从2000年成立党支部以来,已发展52名党员,先后获得温州市先进党组织、温州市学习型党组织示范单位等荣誉。在这个“大党建”活动中,该公司就相当于“主心骨”,各种党建活动迅速铺开。 在特福隆的牵头下,各个成员单位纷纷献计献策,实现了党建资源共享,一月一次的主题活动形式丰富。在特福隆四楼712平方米的党建展示厅里,4块图文并茂的展板记录了共建委历次活动的内容。“单个企业就像一口井水,而共建委就好比湖水,单个企业活动难以开展的大型活动,通过共建委联合就可以举办。”共建委书记李锦硕说,捏合好各个企业的党建优势,区域化党建实现了“拓面提质”的成效。 党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仅丰富了党员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带动了企业内部的入党氛围。“只要是党建活动,不管人力、物力还是财力,均无条件支持。”浙江蓝峰机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明新说,“领导层不重视,党建工作就开展不了,所以我去年底光荣地入了党。”由于他自己对党建工作不内行,去年还聘请了红色CEO,将党支部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随着非公企业区域化共建活动的效果逐渐显现,这种形式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目前高新园区共建委成员又增加了3家企业。状蒲园区浙江东瓯生物诊断产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陈直民说,区域化共建活动拉近了企业与员工、不同企业员工之间的距离,成为他们沟通交流的桥梁。去年,当他获悉高新园区非公企业区域化共建后,第一时间联合温州华科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找到开发区分管领导要求成立共建委。前不久,状蒲园区6家企业正式成立共建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