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重大外商投资项目推进工作成效显著 |
||
|
||
2010年,我市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以及实施“四大”建设的要求,以实现利用外资“扩规模、保增长、提质量、促转型”为目标,以实施重大外商投资项目推进“六百”工程(以下简称“六百”工程)为抓手,抓重点,破难题,搞服务,重推进,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切实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尽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资源要素趋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利用外资保持快速增长,创“十一五”最好水平。全年合同利用外资3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实际利用外资16.1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全面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而且还发挥了外资的积极作用。
深化认识 提升理念 一、把项目推进作为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2010年,围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积极扩大有效投入,我们积极调整思路,创新理念,一是把利用外资与推动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引进一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关联度大、对结构调整具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把利用外资与推动区域统筹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外资项目区域合理布局,既着力中心城区发展,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既重视城市经济发展,又带动镇街经济发展。三是把利用外资与推动城市功能完善结合起来,在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商务、旅游休闲、商业百货、超市卖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技研发等项目。 二、把项目推进作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步伐加快、上海世博会举办和沪杭高铁开通等,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加快外资项目推进,促进项目早储备、早签约、早报批、早出资、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确保完成全年利用外资目标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目标。 三、把项目推进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和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抓手。项目推进工作不仅体现出利用外资的成效,也能检验部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把项目推进作为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实施项目推进工作,切实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大局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联动效率,以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措施,良好的作风,高效的服务,切实优化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于发展的条件。 健全机制 长效推进 一、全程推进机制覆盖外商投资各环节。2010年,我们结合外商投资规律和项目审批及后期推进工作实际,制定了《嘉兴市实施重大外商投资项目推进“六百”工程工作方案》,对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外商投资项目,从六个方面着手项目推进工作,即包装百个重点对外招商项目,组织百个在谈重大项目正式签约,推动百个重大签约项目上报审批,推进百个已批重大项目开工投产,促成百个重大项目当年出资,鼓励百个重大龙头项目增资扩股。这项制度贯穿了从项目策划、甄选、包装到审批、登记,再到筹建、开工、投产以及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是为扫除服务企业盲点而建立的一个监测服务系统,推进范围覆盖了外商投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链式推进效应。 二、全域联动机制形成市县共同推进格局。在实施“六百”工程过程中,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和各县(市、区)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各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围绕“六百”工程,结合实际,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制订了《项目准入、退出和跟踪机制》,实施项目联合审查机制,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把好项目质量关;南湖区实行每月例会分析、每季小结自查和年底总结考核督查机制;秀洲区对当年新批注册的项目进行了契约式服务项目签约,通过“契约式服务”把政府和企业双方的责任、义务以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桐乡市结合“六百”工程,突出了以五大平台为主战场,开展外资项目推进“510”工程,等等。 三、全年督查机制确保工作长效推进。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六百”工程是全市项目推进工作的主要抓手,已成为各级、各地外经贸主管部门的一项贯穿全年的例行工作。各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跟踪,开展季度督查,定期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并公布督查结果。通过全年督查,长效推进,2010年,全市共推出重点对外招商项目120个;推进外资在谈项目128个;推进137个重大经贸活动签约项目上报审批;推进114个重大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其中54个项目开工建设,11个项目土建主体竣工,6个项目设备安装,43个项目投产;推进86个重大外资项目当年出资;推进增资扩股项目55个。通过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了加快项目推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实现了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化,并且得以长效推进,真正做到环环有人负责,处处有人跟踪,时时有人服务,事事有人协调。 成效显著 亮点纷呈 一、重大项目数量增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市总投资(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96个,同比增加34个,其中:总投资(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57个,同比增加11个;5000万美元以上14个,同比增加1个;1亿美元以上3个,同比增加2个。大项目合同利用外资29.53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92%,平均单个大项目合同利用外资1506万美元,同比增加37万美元。 二、投资领域范围拓宽,项目业态多元发展。随着我市利用外资总量的不断扩充,大项目的行业分布也渐趋多元化。大项目主要分布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皮革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商务服务业,农业,以及仓储、房地产、宾馆、食品加工、批发零售、化工、家具制造等行业,大项目几乎涵盖了一、二、三产各大行业。 三、项目档次明显提高,示范效应不断增强。大项目中,有从事农业种植兼具观光休闲的生态农业项目,有研发新能源的太阳能光伏项目,有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的房地产项目,也有世界五百强、重要央企、行业龙头企业投资的项目。 四、投资方式逐步创新,外资进入渠道增多。2010年,批准外资并购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4家;境内外上市的外资企业5家。 工作扎实 措施有力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2010年,我们积极调整思路,围绕“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通过“抓大引小”,积极引进战略性、引领性大项目和对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以大企业、大公司来培育有竞争力的新的主导产业。为此,进一步完善了重大外资项目推进“六百”工程制度,成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分级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和单位,确保各部门有一个工作目标、有一套实施方案、有一名负责领导、有一支专门团队,确保每一个重大信息有人跟踪、每一个重大项目有人推进、每一个重点企业有人服务、每一个突出问题有人协调。与此同时,“六百”工程进展情况每季度通报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县(市、区)党政领导。 二、对口联系,真情服务。为加快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的长效机制,由市领导亲自挂帅,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各级、各地都建立了重大外资项目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通过联系重大外资项目和重点企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优化我市投资环境。 三、部门联动,同步推进。涉外经济管理执法部门是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个团队,只有整体联动,才能有效实施外商投资项目推进工作。我们充分发挥涉外部门的职能优势,凝聚部门行政资源,形成涉外服务品牌,改善外商投资政策、审批、执法和服务等方面的环境,外经贸、财政、国税、海关、检验检疫、外管、工商等涉外部门一起建立了市级涉外经济管理执法部门外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通报各部门最新政策和操作办法,交流外资工作相关业务,协调重大外资项目报批推进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组织举办面对企业的政策说明、业务咨询、现场答问活动。 四、积极推介,营造氛围。按照“上下联动、部门联手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多批次、小规模、专业性、主题化的招商引资活动。在境外,市政府分别在日韩、美加、东南亚、欧洲和香港开展了招商引资活动并举办投资说明会;在国内,举办或组织参加了多场招商引资活动,包括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二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2010长三角·嘉兴投资洽谈会、2010中国(深圳)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北京现代服务业推介会等系列活动,有效地向国内外客商宣传推介了我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也捕获了一批重大投资合作项目信息。结合上海世博会,我市还开展了接轨上海参与世博招商引资系列活动,举办了10场宣传推介、投资说明和产业对接活动,充分利用了上海国际商务平台的优势以及我市与上海同城的区位交通优势,把招商引资工作与接轨上海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强了与各国驻沪总领事馆(商务处)、驻沪行业组织和商协会以及龙头骨干企业的联系。 五、强化考核,激励先进。为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成效,我们在实施“六百”工程过程中,积极引导各地和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修订了《嘉兴市利用外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加大了利用外资质量的考核权重,强化对高、大、新、优项目引进的考核和奖励。同时对县(市、区)和开发区实施利用外资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开展过程跟踪,每季度公布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并通报点评结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