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经济开发区于2001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十年来,按“三年迈大步、五年成规模、十年变新城”的战略,开发区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最佳投资环境开发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浙江省最具投资环境竞争力开发区和浙江省集约用地示范开发区等称号。近三年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二名。 十年来,临安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工业企业87家,出让工业用地4223亩,工业总投资135亿元;引进高校及科研院所28个,出让科研用地2304亩,科研总投资4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从18亿元增加到268亿元,增加了15倍。25家销售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中,有2家企业销售产值超过50亿元,3家企业超过30亿元,6家企业超过5亿元。现有上市公司4家,拟上市企业6家。全区年均亩产工业销售和利税分别达到635万元和38万元;开发区国民生产总值从3.05亿元增加到45.2亿元,增加了15倍;财政总收入从1392万元增加到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437万元增加到2.1亿元,分别增加了61倍和4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000万元增加到4.5亿元,增加了7.5倍;有16298人参加失地农民保障,3431人享受到保障金,实现了即征即保;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618元增加到18035元,增加了3.2倍;开发区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格局。 十年来,开发区完成集体土地收储2.56万亩,房屋拆迁并安置30万平方米,还储备商住用地6844亩,科研用地4342亩,无发生一例群体性上访事件。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1亿元。建成市政道路65公里,形成“内成网,外成环”的道路框架,敷设污水管网75公里,完成绿化50万平方米,新建跨苕溪桥梁5座,建成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并规范运行。完成7.6公里苕溪整治,建成2座变电所,建成企业员工集体公寓“梦境家园”4万平方米、投资100亿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杭徽高速公路、科技大道、天目山西路建成通车,杭州城市公交开通。派出所、交警中队、城管中队等“三队三所”城市管理体系相继建立。 十年间,开发区追逐梦想,坚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自加压力干事业。从设立之初确立“三年迈大步、五年成规模、十年变新城”发展目标,到2005年提出“三年翻两番、工业产值冲百亿”,到2008年确定“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再到2010年明确“加快由开发区时代迈向科技城时代”等各阶段思路举措,无一不体现着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 十年来,开发区为了建区、造城资金得到保障,做足经营土地文章,实施先负债收储土地再基础设施配套;先限价出让工业用地,再有计划地小批量出让商住用地;先建造城市综合体、品牌房地产开发商的示范引领和城市功能配套,促使土地由生地变熟地、变热地,后逐步推高地价,有计划地分批出让。形成了依靠经营土地、工业税收来实现造城的战略。 十年来,开发区坚持“规划引领”。委托国内顶尖专业机构编制完成开发区11.3平方公里控规和相关专规。随科技城落户,规划扩展至115平方公里,经国际招标,实现了产业与科技的有效融合。十年来,开发区坚持“生态为本”。根据临安地处杭州上游,生态环境良好,环境容量较小的特点,确立了“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定位,主动放弃了60多亿元投入大、税收高且环保达不到治理标准的项目,抓住杭州市“退二进三”战略实施的契机,积极引进了杭氧、杭叉、杭机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对所有项目把好入驻前的环保前置关、建设中的“三个同时”关、竣工后的规范排放关、达产期的年度考核关等“四道关”。十年来,开发区坚持“集约发展”。根据临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出了“亩产论”,以“亩产论英雄”,对入驻企业的每亩注册资本、销售产值、税收等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并与年度考核以及享受各类优惠政策直接挂钩。2009年开发区被评为“浙江省集约用地示范开发区”。十年来,开发区坚持“服务为先”。始终从企业发展需求作为工作第一要求,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开发区永恒的主题。换位思考,用“心”服务,把企业当亲人,有亲情便更有主动性。为此,相继建立了全程代理服务机制、“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一切企业、为了企业一切”的“三个一切”服务宗旨和“围墙内的事企业自主,围墙外的事我们帮办”的“围墙界限”原则,主动承担并解决企业困难,协调村企利益关系。深化政策服务,对国家和省市鼓励企业的政策和举措制订成册印发企业,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帮助企业解读发展形势,引导企业抱团取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深化金融服务,搭建沟通平台,举办两年一次政银企恳谈会,帮助企业融资理财。举办财富论坛,请券商和会计师举办专题培训班,引导和鼓励企业上市。深化用工服务,建立校企、村企合作机制,成立劳动力分市场和装备制造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并在外省设立劳动力资源基地,强化技能培训和比赛,促进转岗就业。深化民生服务,建立大病医疗救助体系,设立开发区奖学金,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开展优秀外来员工评选、表彰活动,举办开发区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促进员工队伍稳定。深化科技服务,制定科技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青山湖科技城建设,开展产学研一体化互动活动,积极鼓励企业招引人才,实现科技兴企、人才活企。深化效能服务,开展每年为期三个月“企业服务月”活动,集中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开展百日攻坚活动,推进杭氧、杭叉等重点项目如期竣工投产。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会等群团组织以及企业行业协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十年浪潮奔涌,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来,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开拓发展;开发区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实施“百日攻坚”工程,总结出了开发区人“5+2”、“白加黑”,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小时的“716”精神;开发区践行了“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黑发来、白发归”的庄严承诺,赢得了人民对党的信任;按照先造区后造城,先发展后功能配套的理念,用“心”在干开发区的事业;十年来,像经营自己的企业一样在经营着开发区,像创作一幅美术作品一样在倾力打造着开发区,像培育自己子女一样在呵护着开发区,使之成为引领临安工业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主力军,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信息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