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动态

绍兴县“化危为机”加快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11-12-02 03:2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商务厅

 

    绍兴县是全球知名的“纺织之都”,拥有亚洲最大的轻纺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现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027家,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从业人员逾30万人,印染布年产量占全国30%,纺织品贸易额约占全球四分之一。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该县华联三鑫等多家规模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纺织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当年11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到绍兴县视察,深入纺织企业,要求广大企业和职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想着昨天、今天、明天“三天”,盯紧原材料、市场、金融“三头”,清醒把握市场变化并谋划发展之策。根据温总理指示精神,绍兴县主动化危机为机遇,通过重点抓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轻纺市场“二次创业”、纺织创意产业培育发展等,全力推进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迅速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冬”,迎来新的发展“暖春”。近期,受美欧债务危机和国内信贷收紧等多重影响,温州等地不少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老板避债外逃现象,受益于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之路,绍兴县纺织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今年前三季度大纺织业实现利润52.25亿元,同比增长43.9%,高出非纺织业利润增幅9个百分点,没有一家规模纺织企业出现停产或倒闭。今年10月3日至4日,温总理再次来到绍兴县,视察中国轻纺城、纺织创意基地和汇金小额贷款公司,与企业家座谈,勉励企业家“在创意、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作出努力,纺织业就大有希望”。经济两次面临发展的危机,温总理两度深入绍兴县视察,心系企业,情系纺织,为纺织企业打气鼓劲,进一步坚定了该县巩固和扩大纺织业转型升级成果的决心和信心,切实发挥“产业+市场+文化”的集群特色优势,着力打造国际性的纺织制造、贸易、创意三大中心。其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促进优化产业链。把全面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作为推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突破口和核心内容来抓。一是堵疏结合,推进集聚整合。出台相关意见,实施新建厂房规费减免、新增设备按额贴息、排污费优惠等鼓励政策,停止审批滨海工业区外印染企业的新建、扩建、搬迁,提高废气和污水排放标准,引导全县印染企业集聚到滨海工业区。目前3批96家企业签约搬迁,其中30家已启动,搬迁后减少用地2311亩,减少排放15%,到2014年全县印染企业集聚度将达到80%。二是汰劣留良,推进控量提质。建立行业退出机制,鼓励设备落后、产品低档且难以达到环保要求的中小印染企业实施“退二进三”、“退二优二”退出市场;建立基地准入机制,在固定资产投资额、核定排污容量、印染生产线总体水平等方面设立准入标准,并组建专家组逐一帮助指导进区企业进行工艺设计和设备配置。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每年投入1500万元,扶持骨干企业设立研发中心进行技术创新,大力推广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及高效前处理和数码印染等先进染色工艺。经审核淘汰,全县197家印染企业将减至100家左右,五分之二的设备将更新升级。三是严格监管,推进节能减排。在全面掌握全县排污许可情况并重新核发排污许可证基础上,将全县印染企业的排污指标一次性调减15%;按照工信部要求淘汰40家印染企业的600台(套)落后设备共7.1亿米,今年着重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和浴比大于1: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3.7亿米;加大鉴湖水系、柯桥城区等重点区域偷漏排监管力度,去年以来共责令170家企业限期整改,关停处理违法违规企业9家。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带动上游PTA、化纤、织造和下游的服装服饰等产品提档和结构优化,化纤差别化、面料功能化、服装服饰品牌化等趋势日益明显。今年1-9月,全县化纤产值增长34.4%,印染、织造均增长25%,利润分别增长55.9%、29%、49.6%。

    二、实施轻纺城“二次创业”,促进拓展营销链。以实施市场“二次创业”为载体,按照市场集群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着力提升纺织营销水平,充分发挥中国轻纺城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一是建设完善“有形”和“无形”相融发展的市场体系。在原以面料、原料为主的市场格局基础上,通过划行规市、细分市场,相继建立原料、染料、毛纺、针织、棉布、窗帘窗纱、家纺、服装服饰等19个市场,初步形成与纺织产业链相配套的市场集群。按照“国内最权威、国际有影响”定位,斥资20亿元加快建设“网上轻纺城”,至今网上注册用户20142家,办理网上营业执照866家,电子商务日渐成为市场交易新模式,今年1-9月市场群成交额552亿元、增长13.2%,其中电子商务成交近100亿元、增长80%。二是探索构建“柯桥总部”加“全球产销”的营销格局。以国际贸易区为平台,通过政策扶持、环境配套,汇聚大型企业总部20余家,常驻境外代表机构943家,下步将在规划建设占地200亩的新CBD(中央商务区),以实施“布满全球”活动为载体,加强与美中交流促进会、亚洲时尚联合会、全球中小企业联盟等国际机构合作,组织市场经营户走出国门办展会,今年已组织迪拜中东推介会、意大利普拉托采购等对接活动8次,在迪拜设立中国轻纺城首个境外办事处。前三季度,中国轻纺城市场出口20.68亿美元,同比增长33%。三是不断加强有助“话语权”和“标准权”提升的指数工作。2007年国家商务部授权发布“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以来,通过采集点扩容、构建市场信息数据库等,不断完善指数采集发布工作,逐步形成定价能力强、影响范围广的纺织品定价体系,已发布价格指数195期、景气指数46期、外贸指数46期。在此基础上,与国家标准委、商务部、纺织工业协会等合作,全面启动中国纺织品分类标准研发工作,推进柯桥纺织指数从行业“话语权”上升到“标准权”。

    三、发展纺织创意产业,促进提升价值链。根据纺织产业发展趋势,着力打造国际纺织创意中心,占领行业制高点,提升产品附加值。一是加强时尚创意。在已有纺织和服装两大创意基地基础上,启动建设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210亩的创意园,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纺织创意中心;引进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面料馆等一批国字号机构落户,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和“中国服装设计大师”勋章获得者等14位设计大师在柯桥建立工作室,共有创意机构94家,设计服务产值达5500万元;举办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及中国设计名师流行趋势发布等活动,加快形成国际性纺织服装的时尚展示和发布中心。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开展产学研合作,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11所重点院校在柯桥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并与10家企业合作建立研发机构,成功攻克“高效短流程染色技术开发及应用”等20余项纺织关键技术。组织共性技术攻关,组建纺织块状经济专家服务组,在纤维制造、高档面料、印染后整理、纺织服装装备等领域开展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已确定8个攻关方向,50个项目通过初步评审。加强纺织创新平台建设,依托浙江省现代纺织研究院,加快纺织公共信息服务、纺织装备创新服务、纺织业检测服务、纺织人才培训服务等平台建设,承担自主攻关、科技合作、企业委托项目28项,服务企业7852家,涵盖全省三分之二纺织企业。三是加强品牌创建。成立自主品牌出口咨询机构,以服装、家纺用品等终端产品为突破口培育一批自主品牌,已有纺织类国家级品牌24只、发明专利10件、参与制订并发布国家标准12只;通过建立中商国际面料展贸中心等,积极引进意大利、纽约等地国际知名纺织品牌面料入驻展贸;打造“中国轻纺城”大品牌,并延伸至物流、会展、创意等子品牌,实现企业品牌、市场品牌和行业品牌建设的协同推进。

绍兴商务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