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放平台 > 工作动态

扬鞭催马续新篇——海盐经济开发区(港区)2010年开发建设综述

发布日期:2011-01-06 03:3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商务厅

 

    当历史的车轮隆隆地驶入2011年之际,我们回顾刚刚过去的2010年,对整个开发区工作、对每一名开发区(街道)干部来说,都是极不平凡、难以忘怀的一年。这一年里,开发区(街道)全体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和县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凝心聚力,夜以继日,奋力拼搏,续写了开发建设的新篇章。

  临港产业大突破

  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数字,也是开发区近几年奋力拼搏梦寐以求的一个数字——到2010年12月底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93亿元,全部工业产值终于突破100亿元大关。
    所有开发区人都清晰地记得,2004年开发区全部工总产值只有24亿元。自从县委、县政府作出打造环杭州湾先进临港产业基地战略部署以来,为了不辜负全县人民重托,开发区一方面通过制订出台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引导区内服装、玩具、千斤顶等传统工业向自创品牌方向发展;普通紧固件向高尖及产业链中高附加值产品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向同行先进企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仅2010年就经签约引进9个“零耗地”项目,总投资达2.7亿元,注册资本1.5亿元。其中,大宇标准件、新东方紧固件、豪能玻璃等都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形式,实现了产业转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宇标准件有限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引进了全国标准件龙头企业——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中航工业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开启了开发区企业与央企合作的先河。一方面突出抓招商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项目建设,每年以30%以上的增速加快生产性投入。 2010年,新开工项目19个,新竣工项目17个,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25.50亿元,同比增长40.60%。

  经过短短几年的增量推动与内涵提升,开发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2010年底,规模以上企业增至94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5家(2家超10亿元,5家超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LED光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吉安为龙头的造纸包装印刷产业、以核电关联为特色的机械设备制造和以港口仓储为基础的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雏形,传统的紧固件、玩具服装产业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产业招商大飞跃
   
    “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扩大利用域外资金规模,真正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在2010年年初开发建设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张仁贵对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待。

    一年来,开发区全体干部职工牢记张书记重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狠抓招商选资工作,充分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临港优势等 载体和平台,推动招商引资向“挑”商“选”资转变,从招项目向招产业转变,全年新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44.21亿元,注册资金19.58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6个,完成合同外资18890.03万美元,扣除减资项目4个2077万美元,最终完成合同外资16732.03万美元,占全县比64.35%;内资项目13个,总投资17.91亿元,注册资金6.58亿元。引进项目数量比上年翻了二番,工业项目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3个,平均投资强度达273.54万元/亩。

    从总体上看,产业招商取得了明显的突破。一是以LED光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快速集聚,全年签约引进了亚威朗增资LED外延片、MOCVD设备研发制造、夏威光电LED灯具、晶鸿太阳能硅晶片、中晶太阳能电池片、申鑫太阳能电池组件、久燃甲醇汽油及展硕LCD液晶屏模块等8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投资17亿余元 ,注册资本6.6亿元,用地约410亩,平均投资强度达415万元/亩。二是以核电关联为特色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实现新的突破。2010年,开发区按照《海盐·中国核电城规划》的相关部署,依托自身港口配套和发展平台优势 ,开展面向国内外核安全级设备生产制造商与非核安全级生产制造企业的招商活动,积极向域外企业推介开发区发展核电关联产业的各种优势,引进了比利时哈蒙公司核电冷却塔设备项目和华新重工年产200余台(套)核电配套桥式起重机、五洲阀门电动气动调节阀等4个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其中,五洲阀门公司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正在进行合作,共同建设研发基地和核阀检测中心。三是以港口仓储为基础的第三产业招商取得新的突破,引进了裕峰钢贸城、中能集团天然气仓储物流、新晟公路物流运输、路航物流、瀛峰燃料等8个三产物流项目,总投资11.8亿元,注册资金约5亿元。

    发展环境大提升    
    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在2010年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年,开发区紧紧围绕打造海盐临港产业基地目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破8亿元,着力在完备功能、改善环境上下功夫,促进开发区整体竞争力得以较大提升,并在2010年年底被评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开发区”。
    积极响应市、县党委、政府号召,着力推进两新工程建设,启动并实施大规模征地拆迁安置建设。2010年,开发区通过建立两新建设工作机构,不断完善两新动迁政策,广泛深入地开展动员等强有力措施,采用“双轨制”模式实施动迁,全年完成1003户的农房改造集聚目标任务,开工建设40万平方米的大桥新社区。

    坚持近期需求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建设并完善区内道路及市政公共配套工程。在道路建设方面,完成了东西大道(开发区段)拓宽改造主体工程以及东海大道、海港大道(老沪杭线至一线海塘)工程路面主体部分建设,同时疏港公路、扬帆路及方家埭路延伸段等道路以及二线海塘北侧排水河道工程等已全面铺开建设。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完成省一级标准中心幼儿园、公交车站建设,完成招商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启动了大桥新区中心小学迁建、核心商务园区和人才公寓建设。

    坚持围涂工程建设与港口码头开发齐头并进,加快港区开发。完成滩涂吹填3000亩,累计吹填7050亩。与宁波港务集团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的1号、2号2个万吨级码头顺利推进,开始码头施工结构工程的建设;与嘉实集团合作开发建设的3号、4号两个万吨级码头正在做前期各项报批工作。

    坚持环境整治与环境建设并举原则,加大生态开发区建设力度。2010年,新栽行道绿化105万平米,完成县下达指标的420%,种植片林1600亩,并启动了150亩植物园建设。狠抓节能减排,加大对造纸、化工等重点排污企业的污染监管防治力度,吉安公司热电厂烟气炉外脱硫工程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海利纸业生化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已完成建设和验收;区内5个安置区的生活污水已基本全部入网,新增生活污入网促进全区环境质??安公司投资600多万元实施污水处理恶臭治理项目建设,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督促嘉化集团农药厂投资20多万元把三废站产生的废气收集后接入了嘉化工业园的焚烧炉进行焚烧;完成了吉安供热管网对海利纸业供热,另有3家企业供热也已落实;推进三鑫钢管热处理生产线煤气发生炉煤改气项目建设,已投入试运行;督促吉安公司、海利纸业完成“放心放射源工作单位”的创建和验收;督促相关企业及时安全收贮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发展循环经济,伟博化工等3家企业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