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放平台 > 工作动态

海盐经济开发区:“十一五”蓝图成为现实

发布日期:2011-01-13 10:4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商务厅

  “十一五”期间,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深入实施“一城三地”战略,围绕“构筑大平台、建设大港口、引进大项目、促进大和谐、强化大保障”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平台、新的经济增长点。
  占黎霞是浙江吉安纸容器有限公司行政部主管,2006年她刚到吉安公司上班时,恰逢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大建设拉开框架之时,“当时我们公司周围还有许多空地,现在这里都变成了整片厂房。”占黎霞说。短短五年时间,在吉安公司周围的空地上,一大批新厂房陆续拔地而起。
  一组数据更能印证占黎霞的直观感受:截至2010年底,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由2005年的41家发展到94家,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0亿元,增加到 10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90 亿元,工业增加值 12 亿元,工业利税总额6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 5.1 倍、4.20倍、6.60倍、2.38倍。财政收入迅速提高,“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累计完成各种税收8.28亿元,年均增长29.6 %;实现财政收入15.88 亿元,年均增长20.6% 。预计2010年完成税收2.2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82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5倍、2.4倍。  
  高、新、尖、大项目纷纷落户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生命线,没有企业、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动力。”每次到开发区采访,记者总能在这里感受到热气腾腾的招商氛围,在开发区投资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十一五”期间,亚威朗光电、艾迪西暖通器材、MOCVD设备研发制造、久燃甲醇汽油及展硕LCD液晶屏模块……一个个高、新、尖、大项目不断引进、投产,成为开发区新的发展动力源。
  “十一五”以来,开发区以招商引资为发展主题,创新招商机制、创新招商形式。累计引进项目103 个,其中外资项目40个,合同外资61239万美元,内资项目63个,引进县外内资474797万元。
  特别是从2008年以来,港口码头、物流、LED光电、核电关联等一批好、大、优大项目纷纷在开发区落户。亚威朗公司的LED外延片项目,总投资达8784万美元,一期已建成投入生产;浙江海重重工有限公司年产200台(套)核电配套桥式起重机项目,总投资1.8亿元。2010年,新引进项目29个,其中外资项目16个,合同外资16732.03万美元,内资项目13个,总投资17.91亿元,实到外资6677.51万美元。招商引资的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城市框架拉大设施完善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为何如此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关键是这里的投资环境好,来这里发展是我无悔的选择。”来自温州的海盐博得凯纺织机械公司董事长王朝阳一语道出了众多投资商的心声。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工业园区特色产业与投资环境建设高层论坛暨中国工业园区特色产业与投资环境品牌建设公益评选颁奖盛典”上,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成为全省唯一的“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开发区”称号获得者,受到了隆重表彰,获此殊荣,标志着开发区投资环境得到了广泛认可。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深入实施“滨海开发”和“一城三地”战略,启动海盐港区开发建设。完成了《嘉兴港海盐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盐港区海河联运规划》等规划的编制,为港区科学开发奠定了基础。实施并完成了海盐港区东段围涂工程,围涂造地1.35万亩,为临港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2005年末,开发区的开发面积为3.46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开发面积已达到10.13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新开发面积达6.67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30亿元。预征土地27000亩,搬迁农房3077户,建成滨海花苑、海港花苑、港湾花苑、大树花苑等4个新社区,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建成海港大道、海湾大道、海河大道等市政道路18条,全长35.64公里。完成了与之相配套的排水、排污、供水、供电、供热、通讯管网,形成了道路环通、配套齐全、规模初具的发展平台,满足了项目建设的需要。
  同时,建成滨海中学、中心幼儿园、公共汽车站等公共配套设施,新建商业店铺4万平方米。引进的三星级易购MORE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海盐杭州湾旅游用品市场等项目??业公寓、植物园、大桥新社区中央公园、商务核心区等配套设施均已列入建设规划,发展平台日趋完善。
  产业结构调整亮点频闪
  亚威朗光电(中国)有限公司的新建50亿支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蕊生产线项目被列入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重大示范项目。浙江博士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1700吨化学农药原药及年产2300吨配套制剂技改项目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吉安纸容器生产线技改项目列入了省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海利控股集团海利文化创意园项目列入了2010年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按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鼓励企业依靠自主创新、科学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区科技型企业由2007年的3家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目前的14家科技型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中小科技型企业5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家,市级科技民营科技企业4家。“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引导企业企使用清洁能源、督促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强能耗管理等手段,促进产业转型。2010年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超额完成县级下达的9.5%的单耗降幅任务,为下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紧固件、玩具、服装、千斤顶等传统产业,通过与央企、国企联姻、兼并重组、控股、参股、品牌与营销网络整合等多种途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仅2010年就签约引进9个“零耗地”项目,总投资12.7亿元。其中,大宇标准件、新东方紧固件、摩根兄弟、慧钢等紧固件企业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形式,实现了产业转型。特别是大宇标准件公司通过与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有限公司联姻,生产高档紧固件产品,成为开发区首个与央企合作的项目。
  目前,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吉安为龙头的包装造纸印刷产业园、以亚威朗光电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以核电关联为特色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及以围涂区为主要平台的港口仓储物流产业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日前召开的开发区(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对开发区未来五年发展描绘了“再造一个经济新海盐”的宏伟蓝图,到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将突破500亿元。
打印 关闭